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背负的任务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很遥远吗?
曾子小孔子45岁,孔子死时,曾子才27岁。当时,在同学们中曾子表现也不突出,孔子对其评价也不高,甚至说他参也鲁,就是曾参也鲁钝的意思。但孔子死后,曾子很努力,广收门徒,传播孔子之道,并拒绝入仕,加之又长寿,至少活到70岁,所以其一生成果颇丰,留下了《孝经》和《大学》,有人怀疑《论语》也是曾子或其弟子所编辑,是有其道理的。
曾子死时,孔子在世的弟子几乎没有了。孔子的儿子孔鲤先于孔子去世,孔子几乎是把其唯一的嫡孙孔伋(子思)托孤于曾子门下;子思承接曾子,并著《中庸》;孟子是子思弟子的弟子或者是再传弟子。也就是说,孟子是从曾子这一支传下来的。可见曾子对孔子思想的传播是多么重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纵观曾子一生,这段千秋名言,正是其人生之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