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孝经 >> 孝经推荐 >> 仙风道骨话葛洪

仙风道骨话葛洪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时期形成以后,魏晋之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道教从早期原始幼稚的五斗米道(汉中张修、张鲁宣扬的)和太平道(张角宣扬的),发展演变为完备成熟的宗教,从主要传播于民间的道团逐渐向官方渗透,并且上升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有一位道士为此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他就是东晋重要的神仙道教理论家—葛洪。

葛洪,自号抱扑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西晋太康四年()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葛洪早年受父母娇宠,生活懒散,不好好读书。

他13岁丧父,又逢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社会动荡,家乡屡遭兵羹,不仅先人留下来的书籍被烧毁一空,而且家境也每况愈下,以致饥寒困顿,难以生活。家境的变迁使葛洪受到极大的震动,他开始振奋起来,刻苦学习,力求上进。无书可读,他便背着书箱四处求借。他常以砍柴所得的钱换取纸笔,白天干活,夜晚抄读。由于家贫,每得到一张纸都备加珍惜,在正反两面反复抄写,直到无法利用为止。他为了达到求学的目的,甚至不远千里去拜师求教。

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到十五六岁时,葛洪已博览群书,小有名气,所作诗赋杂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葛洪16岁始读《孝经》、《论语》、《诗经》和《易经》等儒家经典,他自知在官场上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无意仕途,于是立志成为精研经史百家、专事著书立说的学者。

他向老师郑隐学习道书和炼丹术著作,受到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郑隐还将一些道家秘籍传授给葛洪,让他回家继续钻研。葛洪在20岁左右就因儒道兼通、学识渊博而远近知名。后来他又到洛阳,搜求异书,增长自己的见识,还周游了许多地方,接触了流俗道士数百人,对于道教及方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还曾拜南海太守鲍靓(鲍太玄)为师,学习神仙方术,使丹法、医道更为精进。

30岁左右的时候,葛洪返回故里,潜心著述10余年,作品多达余卷。约于建武元年()35岁时,完成《抱朴子内篇》20卷、《抱朴子外篇》50卷,两书合称《抱朴子》。

葛洪的代表作《抱朴子》一书集神仙思想之大成,是道教理论的经典之作,不但奠定了神仙道教的思想基础,而且为道教的官方化、正统化和合法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葛洪也因而成为对后世影响很大的道教学者,受到历代道家和道教徒的尊崇。

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模概,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他还认为民间原始道教是不合理的,主张以神仙养生为修道目标,并且将儒家的一些思想引入道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一套修道成仙理论体系,以及具体的修炼成仙方法,形成了他内神仙外儒术的思想,为道教被官方所接受修通了道路。

他极力提倡,要想追求长生不死,羽化升仙,必须通过炼丹服食,这样才能成功。炼丹服食也成为其时大多数道士日常修炼生活的主要内容。历代道教信徒为了追求长寿永生、得道成仙或者发财致富,一直对炼丹术十分重视,并且进行了不计其数的炼丹活动。

高洪对民间原始道教的改造,对道教的发展以及道士宗教角色的定型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来,神仙和金丹成为道士修道生涯中的两大精神支柱。

葛洪也可称为化学家,他在炼丹的过程中,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抱朴子内篇》是中国也是世界炼丹术史和化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葛洪为了炼制幻想中的仙丹神药,亲身参加炼丹实践,进行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许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观察到众多的化学变化,制取了不少化学制剂和其他的人工产品。

炼丹术作为原始形式的化学,不仅在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促进了医药学、动植物学、矿物学和冶金学等的发展。

葛洪还是一位医学家,他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不是犬部头的著作,但是非常实用。“肘后”就是说这部书篇幅很小,可以挂在胳膊肘上随身携带,类似现在所说的“袖珍本”。“备急”就是应急的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一本“急症手册”。这部书里的治病药方,都是容易得到的到处都有的草药,既便宜,又方便,更重要的是灵验有效,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所以葛洪可以说是东晋时期对我国医学贡献最大的医学家。

葛洪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有没有,你拜读过他的大作吗?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