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陈情表越孝顺的人,越容易升职加薪

文/梦瞻

孝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增广贤文》中说“孝悌而先务,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孝顺是一个人最首要、重要和根本的事情,只有懂得和做到了孝顺,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提倡“以孝治天下”,例如西晋、西汉等等。可见,“孝道”并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于民族、国家的大事。

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关于孝道的文章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比如《孝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等等。

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晋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我们甚至可以从《陈情表》这篇文章看出:越孝顺的人,越容易升职加薪。

俗话说“读《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可见李密的这篇文章是多么言之恳切,令人声泪俱下。

《陈情表》,“陈”就是陈述的意思,“表”是古代的一种奏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说,自己出生六个月,父亲离世;四岁的时候,母亲被逼改嫁。而且自己从小体弱多病,是祖母躬亲抚养,才得以成人。而今祖母病重,希望可以辞官在家,照顾祖母。

李密写下这篇奏章的时候,祖母已经九十六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恩重如山而又不知余日几何的祖母,李密自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李密是蜀汉的旧臣,曾经出使东吴,以才辩著称,在蜀汉又以孝道闻名。在科举制度出现以前,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是通过官员举荐。西晋灭了蜀汉以后,许多大臣多次推荐李密,司马炎也下诏,请李密到朝中做官。

但李密因为祖母病重,全部推辞。因而写下了这篇令人无法拒绝的《陈情表》。

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在古代,如果朝廷官员的父母亡故,官员们就必须带薪休假,守孝三年。守孝期满,一般都会官复原职。但如果不休假守孝,就会受到世人的指责。

直至近代,孙中山先生也曾经说过: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中,讲到“孝”字,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讲得这么到位。要是把“忠孝”二字做好,那么国家就可以强盛。

中华民族为什么这么重视孝道,并把“孝”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呢?心理学家说:“孝”是流淌于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一种心理契约。当父母生下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承担了“孝”的责任。如果不孝,就要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

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没有孝心,很难相信他会尊重其他的长辈、朋友,也不会尊重老板、事业。只有尊敬自己父母的人,才会真诚的尊敬老板、忠诚事业——他们会担心不敬业或者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丢掉工作,没有经济能力来孝敬父母。

由此可见,履行孝道是做人、做事业的基本要求。一个人,首先要尊敬父母,然后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做出成就,最后扬名于后世,为父母增光,为祖宗添彩。这便是“孝”的最高境界。

在古代,李密因为孝道而屡被推荐。到了今天也是一样,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有这样一条标准:品行端正,孝敬父母。孝道,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责任感和孝心,也是一个员工的主要竞争力之一。

可以说,在同等条件下,越懂得孝顺的人,越容易升职加薪。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