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临贺知章《孝经》形式:四尺横幅书体:草书时间:.12我在香港时,有一位先生找我,说想学草书。说了好几次,我没有答应。为什么?因为学草书,先要识草字。可是自古就没有一本书总结草字的规则,只有一些口诀,如《草诀百韵歌》。这些口诀书,往往是给初学者看的,作者也不是专家,错误很多,当不得真。我自己学草书的经验,就是临帖,临多了,就知道这个字的草书是怎么写的。那时候的人都是这样学草书的,这是一个笨办法,但中国以前的教学法就是死背死记,熟能生巧。这种方法当然很痛苦,十几二十年,现在人吃不消。就因为这位先生找我几次,我就开始写一个草书教案。这是我第一个草书教案,把草字进行分类和总结。那时我大量临草书帖,买宣纸都是十刀一买。这张字就是那时候的作品。我几乎已经忘记了,后来偶然去学生家,发现他挂着这张作品,我请他给我一张照片,放在这里。几年后,我在加拿大,有一位香港学生也来加拿大,找我学草书,那时我写了第二个教案。这位学生也是奇人,他原本是香港金融界高层,因为喜欢艺术,四十多岁居然辞职来加拿大读艺术系,然后又去北京读书法硕士。读书非常勤奋,很有思想。后来我回到香港,那时写了第三个教案。这时的想法,就跟以前不同了。对于草法,至今没有人指出它的根本规律。譬如有一本《智永草书千字文草法解说》,把智永写的草字和隶字、金文对比,说这里省了一横,那里省了一竖,功夫花了不少,但是为什么要这样省简呢?没有深入。省了什么笔画,大家都看得见,而为什么这样简省,这才是关键。一个字省了一竖,但放在另一处﹝譬如当作偏旁﹞,省法又不一样了。这样记忆起来不是很难吗?草法的根本,是运用笔势。它省简是表面上的,形式上的,而后面还有一步,就是组织使转,把一个字变成几个简单的笔势,这就是草法的规则。省简是为了使转方便进行的,所以怎样省简,是受笔势制约的,是根据笔势需要来决定的。这张字是一九九二年冬天写的,正是我去加拿大前夕。我去加拿大没有家具,带了四十八箱书,还有我大量手稿。租了一个地下室,连床也没有,只买了床垫子,大书桌是我自己钉的,就在那简陋而安静的地方,开始了我书法理论研究的根本转变。黄简年初春编后语:目前黄简先生已更新七级课程(草书篇)04——认识草书4。(无需购买,点击目录即可观看)这个草书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认识草字,详细介绍草字是怎样形成的,习惯上称之为草法。我们不用背草书口诀的方法,而是采用黄简先生总结的十几条规则,以把握草法。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大约半年时间,学员就可以认识草字。第二是临习章草,章草是最早有系统的草书,是整个草书系统的基础。课程以《急就章》为本,兼及其他七种最著名的章草字帖,让学员了解历史上章草的面貌,选定自己的方向。第三是临习今草,以王羲之《十七帖》为本,兼及传世王羲之各种摹本,详细解释今草的特点。其后扩充介绍王献之草书特色、孙过庭《书谱》、扩充课程,包括张旭、怀素的狂草,以及后来各朝草书大家的特点和作品。学草书,在书法上的意义是掌握使转和运用笔势。本课程非常强调这一特点,以使学员打下今后写行书、真书的使转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