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我深有感触,远嫁外地无法随时陪伴在逐渐年老的父母身边。看着视频中父母慢慢满白的头发和不再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越来越多吐露思念的话语。我常常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看到父母年壮时精力充沛、雷厉风行、勤操家务、努力工作的身影。或许,我还没习惯他们已经跨入“古稀之年”;或许,在我心里父母还是顶天的脊梁、参天大树。或许,父母是我们永远都存在着的依赖和崇拜。《论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孝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一种。“孝”,即孝顺、孝义;“道”,即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根植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道德文化。以上行下效、言传身教为宣扬手法,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长河中成为一种主流思想文化。百善孝为先外婆的孝行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那时候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生活在一起。我外婆来自偏僻的农村,从小父母双亡,大字不识。为了养活两个年幼的弟弟,减轻唯一的哥哥的负担,嫁给了当时算中等家庭的城里外公。在陆续生下3个孩子后,由于家庭负担过重,家里十分贫困,外公无奈之下做了挑夫。外婆的婆婆愈发看不上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庭,对外婆横挑鼻子竖挑眼,经常谩骂指责。为了帮助外公减轻负担,还在哺乳期的外婆做了奶妈,每天早出晚归,用母乳换取生活来源。每天拖着疲乏困顿的身体,回家还得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外婆的婆婆盘腿坐在床榻上,逗弄着外孙,嘴里数落着外婆的各种不是。可外婆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夜幕降临,临睡前外婆还会恭恭敬敬为婆婆倒上一盆洗脚水,然后在油灯下缝缝补补一家老小的衣物,睡下时通常都是二更天左右。莫忘报亲恩妈妈的孝经我们两姐弟出生的时候,正是爸爸妈妈作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拼命奋发的时期,除了每天繁忙的工作,照顾我们两姐弟就是让爸妈身心俱惫的事情。奶奶当时照料着自己的大孙子,没精力再照看我们,于是当时才10多岁的小姨担起了这个责任。由于小姨当时年龄也小,照顾我们的时候经常发生危险,小姨后背还永远留下了烫伤的一大片疤痕。妈妈后来一直告诉我们,不要怨恨奶奶,当时的艰难已经成为过去,对老人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后来奶奶年老瘫痪在床,昔日的孝子贤孙都不见了踪影,妈妈却守护病榻,打针吃药、卫生护理亲力亲为。奶奶说不出话,却紧紧拉着妈妈的手,那种信任和眷恋妈妈说她一辈子都铭记于心。莫忘反哺情孝道内容主要包括:养亲与敬亲;顺亲与谏亲;传宗接代;丧亲与祭亲;立身、立功,以显父母。养亲与敬亲,顺亲与谏亲其实就是赡养父母、敬爱父母、和悦父母、谏议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指传宗接代,使家族得以稳固和延续。丧亲与祭亲是对逝去的长辈要敬重和思念,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现存者,这是孝的最高表现。立身、立功,以显父母就是维护家道兴旺,为父母、为家庭取得荣誉,光宗耀祖。这是传统孝道对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的最高要求。感亲恩传孝道孝道从小就根植在我们心中,耳濡目染,也成为我们无需敦促的道德行为准则。也许我们做得不够完美,也许不完全符合条框标准,但是只要问心无愧,不为违背良心找借口,不做口诛笔伐别人却遮掩含混自身的双标人,“孝道”就不会是枷锁,而是文明的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