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各种小说还是电视剧中,往往都能看到和尚、道士自称方外之人,就即是出家人。可是道教文化中,并没有出家一说,出家,不过是佛教中人的自称,对道士而言,修行不过是居住地不同而已。出家,即离家修行出家,是佛教修行人士的专用称呼。在佛教教义中,出家是修行的第一步。在佛教传入中国早期时,为了表示抛弃尘世的一切,需要剃去头发,以表决定。因为在以孝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古人,将身体视为父母的馈赠。《孝经》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佛教为了表示修行决心,故要求在踏入佛门之进,就需要剃去头发,表求自己与父母一刀两断,也寓意不愿受尘世的纷扰,故而头发也寓意“烦恼丝”。而出家,也就是指离家修行,与尘世一切割断关系。道教并无出家一说道教起源于黄帝,立教于汉朝张陵。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教派,故而无论是教义还是行事方面都与华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佛教不同的,道教并没有剃去头发一说。同时,修行也不需要离家修行。在全真教未成立之前,道教一直以张陵所创立正一派为主导,同时道士亦可以娶妻、生子、食肉等等,各种行为不受到严格规范,不同的只是与民众的信仰、装饰及活动场所不同而已。而且道士还有一个别称“火居道士”,也就是娶了亲,生了小孩的道士。同时那些一心只想着修行道士,则选择居住于宫观或是藏匿于深山之中。道士出家一说,源于全真一派全真教创立于金元时期,创派祖师王重阳。全真教信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旨,所以在创教之初,融合了很多佛教及儒家的教义及理念。而出家修行正是全真教吸纳佛教修行方式中的一项,即要出家修行。至此道教才了出家一说。需要说明的是,现今为止,道教仍分为两大派,一为汉朝创立的正一派,一为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派。两者虽然都是道教,但其治理方式与修行理念都有所不同。道教修行基础“上药三品”,其实是中医常说的“精、气、神”道教法坛也得靠传承,一般情况下,道士不会私自设立修行,请先斩“三尸”,不然修行无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