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练字的时候抄写三字经,居然发现了三字经中的大秘密——怎样学国学。
具体如下:
1、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意思就是,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那具体应该从何下手呢?文中有详细的指示:《小学》指的是一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小学和现在的小学似的,是个时间点。后来才知道,《小学》是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是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其中《论语》有20篇,《孟子》有7篇。
第一阶段:《小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2、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孝经》是讨论孝道的书,内容是记载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论孝情形。六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乐经》六部经书的总称。但《乐经》已失传,目前只剩五经,这也是我们目前常说四书五经的原因。
第二阶段:《孝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3、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第三阶段:《公羊传》——《左传》——《谷梁传》
4、既经明,方读子。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荀:即荀子。荀子名卿,楚兰陵人,作《荀子》上下二篇。扬:即扬雄,汉成都人,作《太玄经》、《法言》二书。文中子姓王名通,隋龙门人,作《元经》、《中说》二书。老子:姓李名耳,周初亳邑人,作《道德经》。庄子:名周,楚蒙城人,作《南华经》。
第四阶段:《荀子》——《太玄经》——《法言》——《元经》——《中说》——《道德经》——《南华经》
5、经子通,读诸史。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
中国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第五阶段:《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间参考《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