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启示做好这些小事,收获无量

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什么才是人这一生最大的事业?那就是孝顺双亲。可见,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把“德行”,把“孝”放在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真正的“孝”,那他就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工作都是从孝道开始的。《二十四孝》中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讲“舜”的故事。尧之所以能把皇位禅让给舜,就是被舜的“孝顺”所感动,也可以说是舜的德行感召所致。“舜”通过了“尧”的严格考察之后,终于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帝”之一。一个孝顺的人,能聚拢全天下的民心,所谓民心所向,则大事可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是不与任何人沾亲带故的,但是唯独对善良的人特别关照,而孝顺就是最基本的,也是至纯至真的善,故“天必佑之”。《二十四孝》中记载了一个“涤亲溺器”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讲述的是北宋的大文学家黄庭坚为母亲清洗便桶的故事。为母亲清洗便桶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而黄庭坚坚持每天自己亲自去做。理由就是母亲“比较挑剔”,如果发现便桶洗得不干净的话,心里就会产生烦恼,心生埋怨。所以,为了让母亲放心,黄庭坚身体力行,绝不将此事交给下人去做。要知道在当时,黄庭坚与苏轼齐名,在书法艺术界名声大振,具有很高的威望,却还每日坚持为母亲清洗便桶,确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个这样的“大人物”都能在清洗便桶的这件小事上任劳任怨,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足见他对母亲的孝有多么的纯真。其他的事情,比如言语,奉养等自然就更不在话下了。看到这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比羞愧的。因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如此的渺小。我们的孝是远远不够的。其实,站在父母的角度,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么的有出息,当多大的官,挣多少钱,而只希望我们能过得好一点,健康一点,快乐一点,也就足够了。他们也并不需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多少钱,买多少生活用品、补品等,而是需要我们的陪伴,和用心去关怀。也许你说古时候的那些“孝”,放在今天已经很不适用了,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小事,可以为父母去做。也许正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带给的是父母无限的欢喜和安慰。比如为父母洗一次脚,别小看了这一件事,也别觉得不好意思,这种肢体上的接触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父母嘴上说着不需要,实际上心里会觉得无比幸福;再比如仔细聆听父母的唠叨,父母上了年纪,嘴上难免会唠唠叨叨,讲讲过去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觉得烦,而是应该仔细聆听,让他们沉浸在对往事美好的回忆之中;吃完饭后,陪父母一起散步,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促进消化,二来也准备了良好的沟通机会,可以趁此说说闲话,聊聊家常,父母一定会乐在其中;如果父母不在身边,那就一定要常回家看看,不要借口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天底下最不能等的事就是行孝,实在没时间回家,一定要多打电话,多聊聊生活境况,让父母心有所系,感受到自己的关心,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不就是真正的孝吗?《三字经》里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被外物所困,渐渐的迷失了而已,只要我们能时刻把“孝”字挂在嘴边,那就一定不会失掉善良的本性,从而获得无穷无量的福报。有一个比喻非常好,我们和子孙都是树枝树叶,而父母长辈才是根,如果我们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障碍,有什么不顺,不要从这些枝节上去找原因,而要反省自己是否“孝道”有亏,要及时行孝,往树根上去浇水,自然就破除困难,枝繁叶茂了。与君共勉。更多佛学、国学及传统文化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