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妻求将母丧不归吸脓归心集儒法兵三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杀妻求将终无愧?母丧不归亦不悔?吸脓归心真性情?留与后人论是非!杀妻求将、母丧不归、吸脓归心、集儒法兵三家于一身的吴起(上)吴起,卫国人,年少时家中颇为富裕。早年在外求官,不得,却耗尽了全部家产。可以说是“家累万金,一散而尽”。同乡之人见他一事无成,还变得穷困潦倒,纷纷讥笑、诽谤他,吴起愤起杀之,一气之下杀了三十多个人讥笑自己的人。不得已,吴起只能选择出逃,临行前,他跪拜在母亲面前,咬着自己的手臂直至鲜血淋漓,发誓道“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回卫国”,然后毅然离别母亲而去。吴起第一站来到了鲁国,拜当时的大儒曾申----曾子门下学习儒术。没过几年,吴起的母亲突然去世了。按照当时的礼仪,父母去世后应辞官守孝三年。而吴起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没有回去奔丧。曾申大怒,认为吴起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弃儒学兵,侍奉于鲁国季孙氏门下。聪爸嘚吧嘚 起初,曾申非常看重吴起,史传曾申从左丘明处得《左传》,传于吴起,由此可见,吴起说得上是儒家正统的传人。相传曾申之父曾参著有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曾申作为曾参之子,作为儒家正统,对孝道极为看重,吴起这种大不孝的行为,曾申大怒在情在理。但千古以来,对于吴起为何母丧不归却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吴起本性如此,为追求名利什么都可以抛弃;有的说可能吴起迫于当初离开卫国时在母亲面前许下的誓言,还未拜相,不能返卫;有的说吴起为了理想,为了中兴鲁国舍弃小家;还有另外一些阴谋论:例如为何吴起母亲死了大家都知道了?吴起不是一个逃犯么?他能大肆宣传自己是哪的人?是谁通知的吴起他母亲死了?他是一直和吴起有联络还是偶尔碰上?是什么时候通知的吴起?是不是可能等吴起知道母亲死讯已经过了守孝的三年时间?卫国是不是还在通缉吴起,回国是不是立马会被抓?诸如此类等等等等不管如何,按照儒家的理论,或者说按照儒家洗礼了几千年的当今社会道德要求,吴起犯下大错。但是按照当时的状况而言,还真不是做得最过分的:同时期有乐羊攻中山国时,吃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肉羹;后有刘邦欲与项羽分羹自己的父亲,逃命时嫌弃儿女拖累自己,几次欲将儿女踹下马车自己逃亡呢。而历史上对于这两人的骂名比起吴起来就没那么响亮甚至于基本没影响。吴起杀妻求将这时,齐国计划进攻鲁国。吴起身为鲁国的大将,凭他的本领,本是统帅的不二人选,但鲁国国君却迟迟未下决定。原来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齐鲁即将开战,这个时候找一个齐国人的女婿去当统帅,这是有风险的。因此鲁国君主有些迟疑。吴起知道是因为这个缘由后,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此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最终任命吴起做了统帅,吴起率领军队大破齐军。聪爸嘚吧嘚 杀妻求将这事历史上也有说法并非是杀妻,而是休妻,但未记于正史。《史记》和《资治通鉴》上都是记载的杀妻,所以还是以杀妻这种说法为主吧。古往今来,杀妻杀妾并不是骇人听闻的大过错。《三国演义》里就有刘安杀妻招待刘备的故事。《旧唐书》里也记载了张巡守备睢阳,杀妾犒劳将士,后被追封为邓国公,后世还誉为千古名将。更别提平原君杀妾取信食客,石崇杀美人劝酒斗富,可见古来杀妻杀妾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但吴起却因为杀妻被诋毁了千年,可能其根本原因就错在杀妻的目的上。吴起带领鲁国大破齐国后,自以为凭借不世之功可以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这时,有人在鲁国国君进言:先说吴起:“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求将,残忍薄行”,再说鲁国乃小国,一时间却有了战胜大国齐国的事迹,如果再重用吴起,恐怕其他诸侯国会心生忌惮,恐对鲁国不利。鲁国国君深觉有理,于是疏远了吴起。吴起感到仕途无望,也担心鲁国治他的罪,再加上西方魏国大治,吴起久闻魏文侯的贤明,于是前往投奔。魏文侯征求李克(一说李克即李悝)的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且好色,但他用兵如神,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攻击秦国,攻占五座城。聪爸嘚吧嘚:李克只是说吴起贪而好色,而没拿“杀妻求将,母丧不归”来定位他,是不是侧面证实了这些并不属实?如果属实的话,应该首先说性质恶劣的吧?而不是贪婪和好色这种“大众”坏话吧?而吴起真的就是贪婪又好色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起此人“廉平,尽能得士心”。好色更是空穴来风吧?好色能杀妻?好色能连魏国公主都不要?所以,李克对吴起的这个评价,显然是被那些鲁国“君子们”的谤言所影响了——事实证明,天下间最不能惹的人就是掌握了话语权的读书人,人言可畏,文人之言更可畏呀!魏文侯的表现也是贤明至极,唯才是举,对前面贪啊色啊的话毫不介意,这才使得魏国直取西河五座大城。吴起吸脓归心吴起带兵,一向都是与最下等的士兵同吃同住,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的时候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军粮行军,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小卒士兵中有受伤的,身上长疮,流脓流血,吴起遇到了,亲自为他吸吮脓血。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有邻居奇怪地问:“你的儿子只是个无名小卒,而吴起身为大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答道:“你们有所不知啊!当年孩儿他爹也是在吴将军手下当兵,腿上长了脓疮,吴将军也是亲自为孩儿他爹吸吮脓血。于是孩子他爹作战时从不后退,最后战死在敌阵中了。现在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担心他也要跟他父亲一样以死效命了,所以我在哭他。”聪爸嘚吧嘚:孙子曰:“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资治通鉴》原文形容小卒的父亲战不畏死:“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旋:转;踵:脚后跟,就是说他的父亲打起仗来勇猛向前,脚后跟都不带往后转的。司马光用了了几个字,用极其突出细节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深刻的描绘出士为知己者死,士兵毫不畏惧的画面,也有力的刻画出吴起爱兵如子,深得士兵爱戴尊崇的事实。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抵抗秦国和韩国。聪爸嘚吧嘚:曹操评论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实际上何止是不敢东向,是直接被吴起打得连“膏腴之地”河西地区都拱手相让了。魏国占领河西地区后,魏文侯任命吴起为首任郡守。之后子夏在河西讲学,创办西河学派,吴起也随之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于是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特种精英部队----即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魏武卒”。公元前年,吴起带领5万余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卒大破五十万秦军,从此吴起之名响彻诸侯。魏国强盛的原因及西河学派的建立,请见:李悝为相;吴起为将;法家为骨;子夏为师——战国初期魏国大兴之道千古名将---吴起一文《上篇》结束,下篇随后奉上。往期精彩回顾:士为知己者死、吞炭漆身、斩衣三跃——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豫让卑女之后、庶子继位、骗杀姐夫、还位兄后—-细说赵襄子、赵无恤《资治通鉴红与黑》三家分晋红与黑四智伯之死与秦朝统一的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