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殷权论语讲义学而第一篇曾子曰

汤殷权《论语》讲义(原创)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追念他们的美好品德,民众的德性就重归于忠厚淳朴。”

慎:谨慎,不违礼。追:追念,思念。

终:老死为终。远:远祖,当指祖父及其以上的先祖。

民:民众,百姓。

归:出而复入。

厚:厚重,厚道,淳朴。

讲义:

一、当今对此章的解释比较纷乱。

有把“终”和“远”解释为事情的最终结果,指做事之前就要想到结果,那就会民风厚淳,少做错事。

有把“慎终”解释为:谨慎地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把“追远”解释为:看看老祖宗们都留下了些什么,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应效法先古圣贤。

还有南怀瑾注:慎,害怕;终,结果;追远,指找当初的动机和原因。

还有把“慎终”解释为“谨慎一生”,或者“严肃认真对待生死”;把“追远”解释为追思前代贤人或圣贤,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以上纷纷之注解,皆非真正研究和懂得儒家学术思想,古人称之为“好标新立异”者,是“以无为有”者,是在玩文字游戏,甚至是“异端之说”。建议大家不看为好,免得误人子弟。本来是学正道,结果却误入歧途。《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矣。”

二、对于懂得儒家学术思想的人,本章的意义十分明确,这是敦本之教。敦本之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民需教化,二是教化必由根本处开始。古人有胎教、能言之教、小学之教、大学之教,皆不离“孝”这个根本,这就是中国的孝文化。忠、孝相通,古人“取忠臣于孝子之门”,信乎!

《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德”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孝的首要表现就是对父母双亲的孝顺,能够“慎终”之人,可想他在父母活着时候的孝顺。其次,孝表现在对于远祖的诚心祭祀,对“远”能够如此,其对“近”也可想而知。

一个人如果不孝,那他的一切品德都可以说是假的,皆归于零。此是忘本之人,无异于禽兽。

来看此章的正解:

孔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

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

再反过来加深理解此章。就是说:如果不慎终、不追远,那么民德就会越来越薄。《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意思是:对于不该停止做的却停止做了,那他还有什么不可以停止呢?对于该厚待的反而薄待了,那他还有什么不可薄待的呢?孝,就是不可停止做的;父母,就是最该厚待的。

三、“民德归厚”的“归”字,值得重看。

出而复入曰归。古人用字的含义深刻、准确、精辟,就在于此。民德归厚,说明民德原本是厚的,后来薄了,经过“慎终追远”的教化之后,原本的那种厚德又重新回来了,所以说是“归”。这就是《大学》所说的“明明德”。

为什么说民德原本是厚的,后来薄了呢?朱熹有一个比喻:人在幼时,没有不与父母亲近的,稍大以后,没有不与兄弟姐妹亲爱的。可是,长大以后,由于“私欲”、“自我”的逐渐增多,分出了你我,就渐渐与父母不亲,与兄弟姐妹不爱了。人性常常如此!由此看来,教育、教化是必须的,而且要从根本之处实施教育、教化。这个根本就是教人“行孝”。

曾子告诉我们教化的根本在于“孝”,又教我们从最容易忽视之处做起。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育、教化的含义!圣人对于天道和人性的认识,已达到极致,移风易俗于不知不觉中,今人不见得能完全弄懂,但是,要努力照着去做呀。

四、教化之法,在于躬行。

《日讲“四书”讲义》是康熙皇帝十五年不间断学习儒家四书五经的讲义教材。来看看帝王的批讲:

此一章书,是曾子勉为人上者,敦本以起化之意。曾子曰:“人伦莫重于事亲,而事亲者每能尽孝于生前,易忽略于身后。故于亲之终也,凡丧葬之事,不能尽礼者多矣。居丧之初,或能思念其亲,至于岁时既远,而祭祀之顷,不能竭诚思慕者多矣。此皆民德之薄,由上之人无以倡导之耳。若能致谨于亲终之时,非徒哭泣之哀而已,凡事详密尽礼,不遗后日之悔,又能于祭之时,追思既远,忾(xì叹息声)乎如闻,僾(ài仿佛,模糊)乎如见,极其孝敬爱慕之情,则己之德厚矣。凡此皆上之人自致其情以厚其德,初非以此作则(榜样)于民也,而民油然观感,咸生仁孝之心,以至居丧皆能尽礼,致祭皆能尽诚,各念所生(指父母),咸敦天性,而其德亦归于厚矣。可见德为人之所同,而表率自上,为人君者岂可不知教化之本哉?”

(作者注:“为人上者”和“上之人”,指职位在别人之上的人,指领导人。“为人君者”,指君王,也指领导人。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是一样的,绝不能说当皇帝、当大官了需要如此,当小官、当家长就不需要如此了。)

五、慎终追远:成语。指依礼慎重办理父母丧事,祭祀要诚心追念远祖。后亦指慎重从事,追念前贤。或作“谨终追远”、“追远慎终”。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许多字、词的含义都有所变化,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弱化、强化,甚至现今的意思变得与本意相反。成语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看成语解释时,经常看到“本意(或原意)如何如何,今指什么什么”,都属于这种情况。成语“慎终追远”就是一例。

(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