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三善,古人改命故事系列25

故事:

罗巩在太学读书时,经常为自己的前程向上天祈祷,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有一天晚上,他梦到天神对他说:“罗巩你已经得罪了冥府,你现在赶快回家去吧!”罗巩不明白,就向神叩拜,并请教因为什么事情得罪了冥府,天神说:“你的父母还没有下葬,没有能够入土为安。”罗巩说:“我还有一个兄长,为什么要我一个人来承担这个罪名呢?”天神说:“你身为读书人,本来就应该知道礼仪。而你的兄长只是一个庸碌无知的人,所以不足以责罚他。”果然,这一年罗巩就过世了。

故事:

读经典为什么要有诚敬心?看完这段(来自太上感应篇汇编),您就会明白,圣人写经是多么的诚敬、负责。经典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后后辈一定要更加诚敬的读经、行经,方不负圣人心血。

孔子在作《孝经》的时候,每天晚上必定会在头发上插一支淡青色的笔,身穿大红色的单衣,面向北斗星,躬身沉思很久才下拜。曾子抱着《河图》、《洛书》,七十二位学生都跟着,像这样的祷告,在作《春秋》的时候也是如此。有一天晚上,忽然有一道黑气,从北斗星上下来,一直落到几案前。散开后才知道,是上天的深微意旨。这道微旨圆满了孔子的心量,从此《孝经》就成为万世人伦最高的准则。

《孝经》一共有十八篇,其委婉的道尽了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孝顺双亲的方法,在平常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中,时时不可以有丝毫的偏离。世间的读书人,又怎么可以因为《孝经》没有被列入开科选士的科目,就把它遗漏而不去讲解呢?如今谈到孝道,就要追根到孔子,然而推测他写《孝经》的本意,大概是希望日后的读书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以此来帮助宣导教化,振兴颓靡的风俗,这真是用心良苦而深切到极点啊!

故事:

宋朝时,邵尧夫先生所撰的《孝悌歌》说:“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绝不可残害骨肉,使家庭兴起风波;父母养育恩情大,应当要报答,而兄弟如同手足,感情最深最要和。张公艺九世同居,从古至今很少有;田真能兄弟共处,子孙自然非常多,像他们这样和睦,远近的人都赞美。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说话应柔声下气,态度要谦恭和蔼;兄弟要特别重视才德学养兼备,所遗传贤子贤孙,自然就会多尊贵。虽从千里背负米,尚能尽到微薄养,读书难道不能当高官,尽到更大的奉养?从前仲由和陈纪,都是能做到的人。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训诫贤能的妯娌,要善于事奉公婆,也要好好学习孟母三迁的精神来教儿,必须认真地读诵张公艺的《百忍歌》。孝顺父母爱兄弟,敦亲睦邻恤贫孤;要有智慧和仁义,圣贤之资与中和的心境,就像当时的圣贤,孔门曾子和杨博。

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天时地利与人和,定要好好去把握,不要以为世间事,都能这般常如意;可惜人生很短暂,眼前繁华何足贵?只要一家能安乐,这个价值就很多。让人最惊奇的是孔融年少知让梨,陆绩偷橘奉母亲。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时间就像梭一般,非常快速地流失,能使父母亲快乐,儿孙自然也快乐;兄弟若是能和好,妯娌自然就和好。能以孝悌来传家,名誉永传而不失;若只金银保满柜,如此富有又如何?须知孝悌的美誉,才能流传到永远。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子女要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每天早晚要定时问候父母不可失时,整个家族能孝友,实在真是很难得,百年光阴最易过。

要让亲族间和乐,是要自己先和合;要让伦常能有序,需建立在谦和上。就像古时老莱子穿着斑斓的衣服,娱乐双亲博欢笑;兄弟间和睦相处要如埙箎(两种乐器)般和谐。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身为丈夫不可听妻子耳边的教唆,对于眼前的金帛,切莫嫌太少;对于膝下的儿孙,不要讨厌有太多。只要能得家中和,就算贫穷也是好;如果子孙行不义,富贵又有何用呢?

王祥及韩兴宗的孝友事迹,至今永留历史。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勿伤彼此的和气,使得忿争反加多。如果越是生嫉妒,生活就会越艰困;越会暗中藏私房,暗里越会受折磨。若是平时不孝顺,必会生出忤逆事;如果没有好德行,定会做出妖魔事。在这世上只听到,孝悌可以传千古。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勿因微小的事物,就伤了彼此的和气。柜内黄金莫嫌少,冥冥阴德要多积。不公平的自私心,怎比得上公道好?

刚强有时也无奈,不如柔顺来得好,这在古今典籍上,很多赞誉可看到。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可叹的是却受到不明事理的分析,而搬弄唆使是非。自己囊中的财物,他却依然嫌太少;祖上留下的田园,你却要分多一些。纵然计较多得些,使得夫妇目前的生活虽然很快乐,恐怕儿孙将来,会将它消磨殆尽;与其这样,倒不如现在就对父母兄弟和邻里,多尽些孝悌之道。子女应孝养双亲,弟弟要尊敬哥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