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年轻家长们的一些话早年发表在中国

“一粒种子被风吹起,如果落在肥沃的原野上,来年定会开出绚烂的花朵。”一个孩子来到人间,如果降生在一个“懂爱”的家庭,他的一生定会灿烂如花。

这里“懂爱”即是懂得怎么教育孩子,不溺爱不偏爱,科学理性地去爱孩子。孟子之所以成为亚圣,得益于懂爱孟母的“择邻处”“断机杼”;岳飞之所以成长为爱国名将,源于懂爱岳母刺入他灵与肉的“精忠报国”的字字叮咛;爱迪生只受过三个月的学校教育,可他却成了发明大王,这与他母亲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这些名人的成长说明:好的家庭教育是奠定孩子成功的基石。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却在逐渐缺失,孩子迷失在浮华烦躁的环境里。那个开车撞飞人后叫嚣“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就是一个家教严重缺失的典型,一个保定市的副公安局长,竟然教育出如此飞扬跋扈、不近人情、不懂法规、不尊重他人生命的孩子,这不仅是李刚的悲哀,更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作为教师,我也不止一次地碰到过不懂教育的家长。体育课上,四年级的两个男孩发生了冲突,一个男孩打了另一个男孩。适逢放学,正好被打孩子的家长来学校接孩子回家,知晓了此事,立刻拉过那个打人的孩子,训斥说:“你家有钱是吗?你家钱多吗?”继而转向自己的孩子:“以后他再打你,你就狠打他,揍死他!咱家有钱!”我们听了都很愕然。虽说是气话,虽说是爱子心切,也不难看出这是位不懂教育的家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子女,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引导呢?

首先,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孝敬老人

“百善孝为先”,《百孝经》里说: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这几句经言,道出了孝道的价值和作用——孝是传家宝,孝能安家治国。

晚唐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留诲曹师等诗》给曹师等五个子女。诗人告诫自己的子女:“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既告诉了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又告诉了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更是强调了“孝”是做人的根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能丢失。可是如今小皇帝越来越多,越来越自我,他们目无尊长,连自己的长辈都不尊敬的人还会把什么放在眼里呢?他们目空一切,扰乱了社会的秩序,像前面的提到的那个李刚的儿子就是典型的一个。这是家长的失职,是家教的缺失。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去世,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完全同意毕老师的观点,但有一点我觉得这位学子之所以不懂疼惜自己的母亲,责任还在母亲家教的缺失,她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却没有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

其次,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地观察事物。”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第一,培养孩子遵守时间的习惯。孩子养成了遵守时间的习惯,就会按时作息,按时学习,按时赴约。以后走向社会,他肯定不会迟到早退,肯定不会拖拉工作,也不会言而无信。

第二,培养孩子讲究卫生的习惯。一次坐公交车,车上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在吃奶糖,她慢慢地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小嘴里,然后就东张西望,之后就问妈妈:“妈妈,车上怎么没有垃圾桶呢?”我也开始帮小女孩找垃圾桶,司机说忘带了。小女孩就把糖纸攥在手里,这位妈妈接过后放到了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我心里暗暗赞叹这位母亲的教育。我常听人说,外国人最怕中国的旅游团,国人所到之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给他们留下了极不讲究卫生的印象。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并严格要求孩子。人人都有了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公共环境就会干净舒适,各种传染疾病也会降低传染的机会。

第三,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全球居首。据统计,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多人。美国人均汽车拥有量全球最多,机动车的总量是中国的几倍,但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4万,而中国死亡人数达到10万之多。不仅仅是美国,欧洲、日本的车祸发生率也只有中国的十几分之一。

我居住的是一个小的县城,每天目睹闯红灯者不在少数,特别是有些接送孩子的家长竟然载着孩子闯红灯,有时车上的孩子提醒家长停下来,家长却以各种理由闯过去,可见我们家教的缺失有多么严重。还有的时候看到,家长让孩子站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招摇过马路,我在为他们安全担心的同时,心中不免生出了对家长无知的恨意。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孩子,哪天开起车来就是隐形的马路杀手,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给孩子做好遵守交通规则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每天我们将会少失去多少条鲜活的生命呀!

第四,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善良的人,并学会善待他人。

罗素有句名言:“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现在流行一种夸人的方法,最高级别的是夸人漂亮,其次是有气质,然后是温柔,最次是夸人善良。从这种夸人的等级上,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社会风气的浮躁心态:人们开始追逐一些表面的、虚荣的东西。个人注重的是衣着打扮,孩子注重的是考试分数,工作注重的是名利。把本该放在做人第一位的善良品质丢得远远的,不屑一顾,甚至视善良为无能。

教育孩子善待他人,首先要教育他善待自己的亲人。因为孩子来到世上,首先接触的就是周围的亲人。一个不懂得善待亲人的孩子,将揣着一颗自私和冷漠的心走向社会,他得到的将是孤独和冷寂;一个懂得善待亲人的孩子,将揣着一颗友爱和宽容的心走向人群,他给予别人温暖的同时,他得到的也将是温暖和接纳。教育孩子善待他人,尤其要教育他善待弱者。同情弱者的孩子,心里充满温柔,他的内心的冲动力量只为正义而发,这样的孩子将会培养起一种伟大的、光明的人格。向着弱小者发泄,他会在心里丢弃同情,伤害他人。

“善人者,人亦善之。”让我们每位家长都牢牢记住这句告诫,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并会善待他人的人,是我们每位家长的最起码的责任。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给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一片健康成长的沃土,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全、品格高尚的人才尽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