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音起落,你方唱罢我登场澎湃在

北京什么医院湿疹好 http://m.39.net/pf/a_8839605.html
                            

写在前面

征文的花絮的确多,少年君一个一个跟你说——上一条花絮是来自高新三十一小学的陈豫锦同学为我们献上了一首→沣河绿道畅想曲,那别具一格的音韵,浑然天成的节奏仿佛还回荡在耳边......

今天,推荐三条有趣的导游词:杨雅媛同学,筝音起落,语言曼妙,带着客人游西安......许钥婷同学亲笔画出了她写的新名片;还有天真烂漫的麻悦珩和她的“百晓生”弟弟李悦鸣的合作,你一言来我一语的导游词,貌似也可以拍成短视频!

不愧是西安城的小小东道主,你们用心了!大家觉得哪一条更适合拍视频呢?请粉丝们投个票吧!

筝声游古城

文/西安工业大学附中学生杨雅媛

指导老师/孙亚利

欢迎远方的朋友,今天由我带领大家通过筝声聆听西安碑林区的千年古音。

首先手落中音区,拨动琴弦,历史的悠久便藏于其中,我们不禁想到西安碑林博物馆。这座收藏我国古代石碑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艺术宝库收藏于此。它位于文昌门三学街上,陈列着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块。其中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石刻经书颇负盛名。

手起,再落于高音区,轻轻拨弦,恍若置身于高耸绵延的城墙之上,雄伟壮观。这座位于西安中心区的城墙,它始建于隋朝,在古代发挥着防御的作用,如今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当您夜晚立于城墙之上,向城内望去,一片灯火通明,您是否能想到千年前的长安呢?

手抬,再落于低音区,一种沉静古朴的气氛随缓拨筝弦而散开来,是书院古文化街的幽静缓缓走来。它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的一条步行街,“书院门”一名便是源于其内的关中书院。街上到处是雕栏楼阁,轻石铺路,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书院。

猛然,节奏骤急,手落倍低音区,昭示着一场巨大变革——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建国路69号,是以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所建。它记录了年的这一大转折,时刻告诉我们要牢记历史。

筝声戛然而止,伴着安静的四周、消失的古筝声一起的,还有本次旅途的结束。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这一曲,这一程,您一定也聆听到了西安碑林区的千年古音。欢迎常来西安做客!

宫城楼坊旧王都园馆街环新西安

文/后宰门小学二年级学生许钥婷

指导老师/黄丹丹

自古公将周人从豳地迁至周原,关中平原这片孕育华夏文明的沃土上便展开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画卷。到周文王定都于沣河西岸,西安这座承载了半部中国史的名城便跃然于华夏历史的绝美画卷中。“旧时古公迁周原,王侯承恩鸣岐山。都是太平天上客,雅歌声里奏凯旋。”

从兴庆宫到大明宫,从明城墙到曲江池,从钟鼓楼到永兴回坊。这副历史的地图中不仅留下了王侯将相和文人墨客的一座座丰碑,还有平民百姓树立起的一面面牌坊。“老号名店几人知,牌楼交错觅难寻。坊里笙歌多酒肆,佳肴何处最多食。”

自唐末黄金起义,这座寓意长治久安的城市变为废都,慢慢淡出了历史。明初秦王重葺城墙,西安成为了抵御外族的重镇。但已无昔日皇都之荣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古老的西安焕发了新的生机。“新国改革吹春风,西方归来意未穷。安得一樽聊自适,盛世长安换新容。”

从碑林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从世博园到奥体中心,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到二环三环绕城高速,今天的西安人正努力续写新的篇章,镌刻大西安的新名片。“新来面目与山青,名在曲江第一亭。片石补天朝雨后,赞我长安是真行。”

旧王都孕育了新西安,老牌坊续书了新名片!

△许钥婷同学自画景点地图

姐弟俩同台导游碑林博物馆

文/西安工业大学附小麻悦珩李悦鸣

指导老师/常婷雷蒙

A:大家好!我是西安工大附小二年级四班的麻悦珩。

B:大家好!我是她的龙凤胎弟弟,同样就读于西安工大附小二年级三班的李悦鸣。

A:弟弟,今天你把我带到啥地方来了呀?怎么这么多石碑?

B:姐姐,这就叫做“碑石丛立如林”,也就是“碑林”的含义。这里就是著名的国家4A级景区“西安碑林博物馆”。

A:哇,这里就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碑林博物馆啊。我都等不及了,咱们进去看看吧~

B:好的。

A.哇,弟弟,快来看,好大一块石碑呀!

B:姐姐,好眼力呀~这个就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可是国宝中的国宝,是碑林中最大的一块石碑。

A:这是谁写的碑文呀?

B:嗯,这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作的序,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我听爷爷说《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学生编撰的。

A:孔子?就是咱们语文课上学过的那个写《论语》的孔子吗?

B:嗯,就是他。

A:好吧,我们往里面走走看看还有什么宝贝。哇,这个房间里的字体和前面看起来不一样呢。

B:对,这是楷书,这就是著名的“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共有块碑文,花了7年时间才刻成。

A:什么样的书得用石头刻出来啊?

B:哈哈,这些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教材”,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等12部儒家经典书籍。

A:真是太有意思了!欢迎海内外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来参观碑林博物馆~

B:对,大家都来看看我们的瑰宝!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

请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