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章咪佳通讯员周易凯
年12月2日,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
这是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展览将以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三大部分,从文学、人物、精神三个方向十六个单元全方位呈现唐宋八大家,展期持续至年3月2日。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先生。
清 唐宋八大家像 (从左到右依次而下为:韩退之像、柳宗元像、欧阳修像、苏洵像、苏轼像、苏辙像、曾巩像、王安石像) 国家博物馆藏
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文学以先声和先行的作用推进时代发展。
此次展览,一方面对唐宋文学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和对比,一方面用恰当的例子和后世的评价,深入浅出地介绍“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用展览传递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对今天的启示和启迪,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文人思想气质提炼出来,挖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展览的高度。
如何用文物展示这些文学家的成就与古文运动的成果?
次展览策划者想到的办法是从图像入手。通过书法、绘画、古籍、碑刻拓片等各类文物,结合丰富的链接引申,充分运用数字影像技术,采用多元叙事的手法,结合时代和文化背景,分别述说“唐宋八大家”丰富的人生历程,让观者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文学、书法、绘画造诣,体会他们的丰富人生和思想人格魅力。
此次展览展出与“唐宋八大家”主题有关的书画、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百余部,是“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的首次聚集。这其中包括书法、绘画、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各门类文物件(组)。展品以辽博藏品为主,有84件(组),其中53件为首次展出,清宫散佚作品31件;另有31件(组)展品来自12家单位,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9件(组)、中国美术馆1件、上海博物馆1件、江西省博物馆1件(组)、吉林省博物院1件(组)、辽宁省图书馆6件(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件(组)、辽宁美术馆2件(组)、沈阳故宫博物院1件(组)、旅顺博物馆1件(组)、柳宗元纪念馆1件(组)、深圳宋文治艺术研究中心1件(组),还有3件(组)私人珍藏,2件(组)复制品。
瑞鹤图
此次展览共展出20件重点文物,包括传世至今、妇孺皆知的千古名作《瑞鹤图》。
对于为何在唐宋八大家展中展出《瑞鹤图》,辽博副馆长董宝厚说:“《瑞鹤图》创作于年,描绘的是正月十六之时,群鹤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就在这一年,八大家中最小的苏辙去世,这八人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终于可以被盖棺定论,其卓然成就已定为历史事实。所以这幅图象征宋文化的底色,亦是八大家去世的时间点。”
此卷为宋徽宗赵佶三十岁时所作,右图左书,图绘北宋汴梁的皇城端门之上云气浮动,群鹤盘旋飞鸣,姿态各异。还有两只白鹤分别站立于屋脊两端的鸱尾之上,意态优雅闲适。建筑以界画方式绘出,法度谨严。画后有赵佶瘦金书题记、诗文,并款署钤印。徽宗工书擅画,并创“瘦金书”,促进了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是历史上艺术造诣超群的“艺术家”皇帝。
这一件展出的重点文物《阳羡帖》,是苏轼写给友人的信札,内容为:“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讬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及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
68个字的短信,大致意思是苏轼与友人商议阳羡买田一事。并且阳羡也是苏轼终老之地。在实现了买房养老的计划后,他写下《楚颂帖》,表达了遂愿后的心情:“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
整篇《阳羡帖》字形结构虽锋芒毕露,但又不失敦厚朴实,尚有《兰亭》的笔意,又超越于刻意锻炼。略显刚柔相济之态,笔意婉转,格调淡然,恰好能体现作者意欲归退却怀揣不安的心境。
《阳羡帖》是否为苏轼亲手所书一度还引起过争论。有专家认为,《阳羡帖》是廓填本。所谓廓填,是书法复制的一种技法,即以纸或绢覆在原迹之上,以细微的线条钩出原迹的笔画形态,再填充墨色,完成复制过程。但经过专家多年研究这幅《阳羡帖》,墨色浓郁,字体有大有小,或倚或斜,完全是遵从文意的信笔书写,在章法上毫无造作痕迹。特别是“轼”和“拜”字的写法,在苏轼书法中很少见,最后的“拜”字末笔有一长长的拖尾,轻柔流畅,轻盈飘逸,完全是一气呵成,体现了一种洒脱的心境,这些都是廓填本无法达到的书法境界。
同时,此次展览也首次展出了其他几位先生的珍贵文集。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
如,《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是辽宁博物馆馆藏展品欧阳修所书《谱图序稿》,又称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纵30.5厘米,横66.2厘米。此卷内容是欧阳修为编撰《欧阳氏谱图》所做序稿。
《谱图序稿》内容里实际包括了《欧阳氏谱图序》和《夜宿中书东閤》七律一首。本是欧阳修不同时期作品,由宋人周必大拼接并题跋。从跋文中可知前者作于至和二年(),作者时年四十九岁,后者作于嘉祐八年(),时年五十七岁。
此卷书法通篇随意轻松,流畅自由,虽多有涂改、增删,却毫无故作之意。卷中钤有宋“中书省印”九叠朱文印记及清内府鉴藏印记多方。卷后有宋周必大,元张雨、欧阳玄,明宋濂等人题跋。《谱图序稿》书法左边“右欧阳氏谱图序稿”8个字为周必大所题。南宋名臣周必大写于淳熙乙巳的三篇题跋,每篇题跋的右方都盖上了“中书省印”,足足盖了三颗,卷中还有明宋濂题跋云:“欧阳公《谱图序》,作于至和二年乙未,后一百三十一年,平园周益公得公所具检槁一段并嘉祐八年癸卯夜宿中书东阁诗八句,联为一卷,诗阴有中书所录裕陵出阁亲挥两行,亦不弃去,而附见之,且各题其左,而识以中书省印者三,卷首又识以益国之章,其慎重之意至矣。”
此卷南宋时由周必大所藏,元代时欧阳修六世孙欧阳耐轩得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又传其八世孙欧阳彦珍,清嘉庆时入内府收藏。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为韩愈诗文集,由辽宁省图书馆馆藏,为韩愈门人李汉所编,全书散文三十卷,诗赋十卷,又宋人辑《外集》十卷。
朱熹以韩集诸本异同不尽载,又多经校雠者妄改,遂著考异,于正集外自为一书。王伯大又在朱熹校本基础上,更定音训,著为音释,成为韩集的权威版本。
后世评述唐朝韩文公昌黎君,勇于抗拒佛老,护卫儒家学术正统,又主张“文以载道”,推广发扬儒家学说。而宋代的朱文公晦庵,历仕南宋高、孝、光、宁四朝,人品端正,平生好古敏求,著述立论大力推阐孔孟圣贤学术的精义,影响深远。
韩、朱两位先贤,均可作为唐、宋两代大儒表征。乾隆皇帝曾为《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题诗:校集都因考异诠,门人李汉更详编。官书率就私书献,杭本应为蜀本先。无碍兼存期自择,允为独出更谁肩。一篇原道接孔孟,见道因文启宋传。
此临江军学本是宋代军学本之上品,可勘明清传本之讹误。本集为清宫旧藏,经《天禄琳琅》著录。“天禄琳琅”为清代皇家秘藏,是历代宫廷藏书的最巅峰,集宋元明善本,堪称顶级藏书楼,被视为所有藏书人的终极梦想。
年中贸圣佳春拍,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以.5万元成交。
观展指南
许多国宝文物均在展陈之列,展品清单中,辽博特别以星级标明重点推荐作品,分为五星、三星与一星,供观众了解文物整体概貌——
★★★★★五星重点推荐:
南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唐风图、北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东晋佚名小楷书曹娥诔辞、北宋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12.2——12.22展出)、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2.2——.3.2展出)、南宋朱熹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南宋马麟荷乡清夏图
★★★三星重点推荐:
南宋高宗赵构章草书洛神赋、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宋拓苏轼楷书欧阳修醉翁亭记、南宋孝宗赵昚章草书后赤壁赋、明仇英赤壁图、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元鲜于枢行书王安石诗、南宋佚名摹孝经图、南宋高宗书马和之画周颂清庙之什图、王原祁西湖十景图
★一星重点推荐:
赵孟(传)洪范授受图并楷书尚书洪范、北宋李公麟(传)九歌图、明马轼李在夏芷归去来兮辞图、元刻苏辙《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北宋景德镇窑影青瓷刻缠枝花纹执壶、宋绿釉划诗瓷枕、元赵孟行书欧阳修秋声赋、清拓元祐党籍碑、明祝允明楷书苏轼东坡记游、北宋苏轼、文同(传)古木怪石图、墨竹图、元赵孟行书苏轼烟江叠嶂图诗沈周文徵明补图、明佚名耆英胜会图、元拓北宋嘉祐石经、明拓王羲之(传)草书群鹅帖、元赵雍澄江寒月图、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明刻包拯《孝肃包公奏议集》、清朱拓祁寯藻楷书韩愈平淮西碑并序以及当代叶露盈洛神赋图
同时,一些存在争议的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露面。这些作品中,有些画工极精,如赵孟(传)竹林七贤图;有些书法与题跋亦可圈可点,如赵孟(传)洪范授受图并楷书尚书洪范等等,主办方也希望这些作品的展示,能带来新的研究成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