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内容多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酉阳杂俎》、《辍耕录》、《鹤林玉露》等书中广泛吸取材料,涉及政治、军事、德行、文艺、儒林、方术、怪异、奸佞等。《龙文鞭影》对名人逸事和民间传说广为辑录,历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都能从书中找到。全书用四言体写成,按韵部排列,取古事之相类者摘而成偶,又各谐之以韵,读来朗朗上口,使人乐此不疲。文字简明扼要,恰当地表明了故事的梗概,不仅益于童蒙,也益于童蒙之师长。全书共收录两千多个典故,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注释:龙文,良马也,见鞭影则疾驰,不俟鞭策而后腾骧也。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由明代万历八年的状元萧良有编纂。萧良有在当时有很高的学术声望,曾担任国子监祭酒——当时最高学府的校长。由这样的人物来亲自撰写,可见此书的重要程度。明末清初安徽桐城人杨臣诤很喜欢这本书,认为“有裨幼学”,可是太简单,而且注中错漏颇多。于是大加补充订正,并改名《龙文鞭影》。《汉书》曾记载西域有四种宝马:“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佛家亦有“良马见鞭影而飞驰”之语,一匹训练有素的良马,是不会等到鞭子抽到屁股才开始飞奔的,它在望到鞭影的一瞬,就已疾驰而去。清末丹徒人李恩绶也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觉得还有错漏,于是再度校对增删,此时才基本成型。
一东
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注释:盖言每事撮要,仅以四字粗浅成文而已。唐李瀚《蒙求》亦每句四字。
物生之初,蒙昧未明,童子幼稚而蒙昧,象亦如之,故《易》称童蒙,教诲宜及早也。《文心雕龙》云:“童蒙拾其香草。”
译文: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典故删繁就简,化为四个字,按照韵律编排起来,指导儿童,使其渐渐开明。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注释:经谓五经、六经或十三经皆是。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加《乐经》为六经。十三经则《易》、《诗》、《书》、《左传》、《公羊》、《毂梁》、《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孝经》、《尔雅》也。书:《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一切宜读者。诵读之余,不宜闲旷,故下文又及子史焉。子谓老、庄、列、荀、扬、文中诸子书也。史,史书。古以《书》、《诗》、《春秋》为三史。又《史记》、两《汉》为三史。今则以《史记》以下及元、明为二十四史,皆须讲明。盖所成四字,均出于子、史中也。以上四句,原作书之由。
译文:经学类和四书是古时日常必读的书,诵读之余,不应该偷闲,在闲暇的时候,又须通读诸子百家以及史书。这四句是写这本书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