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也讲究顺序,藏在三字经中的国

北京主治雀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3060.html
#阅读自有力量#上下五千年辉煌史,纵横八万里炎黄魂,国学典籍浩如烟海,很多同学都对我们传统文学很感兴趣,可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今天麦子就借经典蒙学《三字经》中的一段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以怎么样的顺序来读。

我们认识任何事物任何道理常常是以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科普到理解,由用眼看到用心想,由熟练到自如。漫长的历史积累起的传统文学,自有其体系,而在我们小朋友时背过的《三字经》中,究竟藏着怎样的国学阅读密码呢?

我们节选出这样一段: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我们来一起破解一下这些密码

“小学终,至四书。”

1、《小学》

由朱熹编纂,其核心内容是教育儿童如何处事待人,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尊敬长辈,如何洒扫应对进退,做人做事的根基就在这一本《小学》里面。扎了这个根之后,再读四书五经,子孩子就不会傲慢,孩子就知道圣贤学问最重要的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全书共6卷,分内外篇。内篇4卷,外篇2卷。

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但《四书》中也存在着先人思想的局限性。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3、《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4、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这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六经阅读顺序《易》《书》《礼》《诗》《春秋》

5、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经既明,方读子。”

6、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经子通,读诸史。”

7、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年),计卷,约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这就是藏在《三字经》里的国学阅读密码,之后麦子会简单地帮大家梳理这些经典,博古而后通今,让我们一起畅游古代文化经典,让思想穿越千年迷雾,把国学精粹带到大家身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