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分享读孝道感悟

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440.html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众善之源,为人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孝道是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灵魂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类生命共同的大道。因此,做人应先从这个“孝”字开始。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我们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孝道是一种被人们推崇与遵循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千百年来,多少古圣先贤的孝行教育,感天动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力行尽孝。然而,天经地义的孝道,却随着时代的前进,反而发生了危机,而且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孔子文学方面的继承人子夏,连与双亲相处过程中表情生硬、缺乏温和这么小的细节都被孔子先生指正:只有内心诚敬,才能由内而外地自然表现出对父母的尊敬。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就是这样再简单不过的孝敬,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父母口渴时,我没有给他们毕恭毕敬地端过茶;父母疲惫时,我没有给他们诚心诚意地捶过背;父母饥饿时,我更没有给他们及时丰盈地做过饭......与古代先贤相比,我真的差了太多太多了。“孝道颠倒”也是如今我国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应该孩子孝顺父母,现代却变成了父母孝顺孩子。我就是一个典例。师伯口中“蜜罐里长大”的我,很少帮家人干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仿佛家人为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更别提孝顺父母了。读了书中的几个故事后,我明白再继续这样下去只会自食其果。所以我决定从我开始改变。多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多关心关心家人,做些简单的家务活等,让我们家的孝道步上正轨。近年来,因子女不孝闹出的新闻层出不穷老人未得到子女敬养的现象屡见不鲜,它们一点一点地撕碎了中国传统美德--孝道。明初文学家宋濂《猿说》中的孝慈故事和“驴子孝”的故事都让我们动容,也应引起我们深思。作为宇宙万物之中最为尊贵的人类,难道我们能够连中国传统美德之一、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类最高的品行--孝道,都做得“禽兽不如”吗?是时候行动起来了!《孝经》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弟子规》中告诫:“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现在家庭中对此却不太讲究。聚餐时家人总是先给我安排好座位,然后自己再就座:离席时也是随心所欲,吃完饭就可以随处走动。孔子也强调过家中有美味佳肴,应首先尽父母享用。而现在的第一口菜往往不是夹给长辈,却是夹给孩子们。对于小偶像小爱豆的生日,我熟记于心,张口就来:对于父母及姥姥,姥爷的生日,我却一问三不知。我连最基础的孝道都没做到。我应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让孝道文化浸润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孝顺也要让父母开怀、无忧,少为我们操心、牵挂;父母生病时,要担忧父母的病情,并赶快医治......孝也不能完全继承前人的一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传统孝道,如郭巨埋儿、曾家父子“棒打出孝子”的故事早已不符合人们的认知,只能被当作历史。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完全恢复古代孝的形式和内容,但不改变孝的精髓与本质。书中女作家请父亲吃饭的故事感动了我,女作家只请了父亲一次,父亲就满足了。我们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了。开门时的一句问候,疲惫时的一杯白水,冲突时的一次退让就会让父母心满意足。是呀,孝敬其实并非一定需要多少金钱,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行。而处于学生时代的我,能做的不仅仅是只怀有感恩之心,只要努力学习,赢得美好未来,让父母以我为傲,以我为荣,这就是对父母的孝敬,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比尔盖茨曾说过:“天下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是的,岁月催人老,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从出生那天起就进入了倒计时,敬孝等不起时间,必须在当下,抓紧一切时间孝敬父母,要不然,只会留下无尽的后悔......孝是一种天然的本性,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自然,我们不是为了什么而去孝顺父母,这里面容不得半点虚伪。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应该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更何况人人皆有一颗与生俱来的天然孝心。愿我们都能发露赤子之心,早日实践孝道,从而成就生命之圆满境界。尚善原创于年2月1日读书有感节选自《根学传习录》

欢迎走进视频号

往期经典回顾

●你知道这个节日吗?(一)天地元寿日●你知道这个节日吗?(二)天地元寿日●你知道这个节日吗?(三)天地元寿日●你知道这个节日吗?(四)天地元寿日●你知道这个节日吗?(五)天地元寿日

点击

“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