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0588编者按:清末的状元实业家张謇,他的一生,跨越清末和民初两个时代。前半生,为了科考功名勤奋读书,度过了四十余载的游幕生涯;后半生,为实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念,先后在创办实业、政治、教育、慈善、文化和地方自治等诸多领域勤恳干事,做出了诸多建树。而他作为实业家在教育后代的家族传承中所创建的家训——《家诫》,亦被中纪委监察部编辑出版的《中国家规》一书所收录,成为古代家族传承的重要典范之一。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民间亦有“富不过三代”的俗语。这些都说明一个家族的传承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充满动荡与不安的近代中国。42岁才中状元的张謇,于43岁时迎娶了夫人氏,两年后儿子张若孝出生。老年得子,又传家有后,张謇自是万分欣喜,写诗志喜道:“平生万事居人后,开岁初春举一雄。大父命名行卷上,家人趁喜踏歌中。亦求有福堪经乱,不定能奇望作公。及汝成丁我周甲,摩沙双鬓照青铜。”虽膝下只有一子,但张謇悉心教诲,管教严格,从不宠溺。为了教育后代成立做人,张謇可谓倾注了无限心血。张孝若在《最伟大的失败英雄——状元实业家张謇》中回忆道:“父亲只生我一子,自然爱护异常,何况四十多岁方才生我。所以望我成立做人,比什么也殷切,导我于正,无微不至。我有好几回离开父亲,出外游学游历有事,少则两三月,多则一两年,父亲总有家信给我,问我求学身体情形,告诉我国事家事怎样,叫我要注重农事,戒我勿热衷好名。严正之中寓慈爱之情,封封如此,我每回接到父亲的信,都要看上几遍几十遍。”除了写信,张謇还认为在教育后代上,古今同理。民国十年(年),69岁的张謇渐感暮年迫近,迫切希望唯一的儿子张孝若能够尽快成才并继承家业,便收集整理了七位古人的家训精华,亲自题写碑文,刻于石屏,作为家诫,陈设于前庭院,以勉励子孙后代。《家诫》全文: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乃掇古诫子语,书庭之屏,俾出入寓目而加省。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法者,自有《述训》在。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尚为人师。若能保书,终不为小人。谚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凡门地高,可畏不可恃。立身行已,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妒。懿行实才,人未信之。少有疵累,人皆摈之。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静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吾不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及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吾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民国十年辛酉八月我爱护儿孙,和古人一样的。我爱他们,而且要劝勉他们,以使他们品德精进,能够继承家业,这也和古人一样。与其表述我的心意,不如转述古人的教诲,于是,我摘取古人诫子语录,刻写在庭中的石屏上,使子孙后人进出能方便看到,进而加以反省。如果先辈的言行足以用来学习效法,自然有很多流传下来的训诫可以追述。过去董生说过:如果家中有人前来吊唁﹑慰问,其后自然就会有人前来庆贺。这说的是,如果家中有值得忧虑的事,就会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一定会有善行和功德,这样的话,幸福就会来到。董生又说过:如果家中有人前来庆贺,其后自然就会有人前来吊唁﹑慰问。这说的是,如果家中有福享受,就会变得骄纵﹑奢侈;骄纵﹑奢侈就会招来灾祸,这样的话,吊唁﹑慰问的人就会随着而来。君子追求德行,要做到用宁静的心来修炼性情,用恭俭的心来涵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白志向,不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学习需要心静,才识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识,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识。消极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治性情。思考成熟了,才可以说出来,行动考虑周密了,才可以实施。一切都要按照实际情况,符合道理做事,违背了这样的原则,就会招致失败。世代地位低下,懂得读《论语》、《孝经》的人,还能成为人家的老师。富贵子弟如果能坚持读书学习,最终也不会沦为地位低下的人。谚语讲得好:积累万贯家私,不如坚持读书学习。身处高贵门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不能只有依赖之想。为人处世,如果稍有闪失,就会得罪他人。门第高贵,就会容易滋生骄纵之心;家族兴盛,就会招人妒恨。德美才高,人们也未必相信。稍有过失,人们则会很快摒弃。忠实诚信是人立身的根本,端庄清静是人行事的操守,明白﹑敏捷﹑果断﹑是非分明是人处理事情的品质。不要总是想着与人交接,重要的是勤劳俭朴。循着这条路往上走,就会有无限的好事。我不愿意说透,但我在心里为你祝愿。如果反其道而往下走,就会有无限的不好的事情。我不想说出来,但却不能不为你担忧。这篇《家诫》碑文,张謇遴选了刘向、诸葛亮、王修、颜之推、柳玭、胡安国、朱熹等7位古人的教子格言,内容概及立志修身,具体到读书交友、谨言慎行、惟善是取等方面。它融入了张謇的毕生感悟和处世智慧,寓意深厚,情真意切,我们今天读来,依旧可以感受到以为古稀老人对后代的敦敦教诲与殷殷之情。张謇曾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他不仅以《家诫》勉励其子女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立身、谋事、做人,而且他还以身作则,躬身养正,也这样要求所创办学校的师生。传承一直是家族企业不可避免的痛。张氏家族近百年前的《家诫》,不仅彰显了润泽后人的强大影响力,成为了当代“真善美”教育的生动教材,更对今人具有重要的警策启迪作用。明德书院每月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一线城市举办的「国学商道大智慧」峰会便是专注于国学商道课程研发和教育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家明道优术,助力企业基业长青。人物简介: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清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历任中央教育会长,实业总长,农商总长。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等作品传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