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修福是我们念佛行人重要的修行科目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24725.html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第一福是人天福,又叫世间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是小乘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是大乘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净业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佛在未介绍观想方法之前,首先就开显净业三福。我们要体会到,这三福的提出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不在韦提希夫人请法的范围。这是针对未来末法时代众生根机而讲的,这时的众生不能达到“闻即信受”的水平,心里很散乱,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西方净土依正庄严观想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对根机钝劣心散乱的众生,佛仍是慈悲摄受不舍,所以提供一个“前方便”——进入到净宗念佛正行之前的方便法门,于是谈到修福的问题。修福是我们念佛行人重要的修行科目。常常讲是培福载道,福德培植厚重,才能运载、安立这个“道”。菩萨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修福的范围,第六度才是般若智慧。福和慧有一个转化关系,福积得深厚,就能够转化为智慧。未来众生不能马上产生对净宗念佛的信心,是由于他的智慧缺乏。智慧缺乏,就得给他提供积累产生智能的基础。从这里我们就能理解释迦牟尼佛开显净业三福的本意,同时也向我们传达,虽然一个净业行人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了生脱死的出世本怀,但同时也要修净业三福来规范我们日常生活的知见行为,融摄通途的教法与世间的善法。这三福包含着五乘佛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修行三福能够庄严国土,积累往生的资粮。净业三福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对于自己的道业,对于利益众生、服务社会、庄严国土,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现在一条一条来看。净业第一福——人天福,佛教的孝,尤其要把令父母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圆证本具的佛性作为大孝的内容。对师长,要作到“如佛想”,恭敬心提上来对自己有好处。不杀生是培植我们的慈悲心。十善业道是佛门非常重要的行为规范,十善业有消极的不犯和积极的行善。第一是孝养父母。三福首先提出一个“孝”的观念,这个观念正好跟我们中国本土文化非常地吻合。儒家文化特别强调“孝”。孔子的心法传承给曾子,曾子在孔子的大弟子里面是以孝顺著称的。曾子为了孝敬他的父母,宁可放弃高官厚禄。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古人都很厚道,要热情招待客人,曾母这时不知所措,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赶快回来。古人又没有手机,怎么能够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呢?曾母有办法,她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这一咬,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心口就疼痛一下,他想肯定是母亲有什么事找他,就赶紧回来了。曾子图像由于他有孝心,就和母亲的念头有感应,所以说母子天性相通啊。这就是孝,通于神明,光于四海,天经地义的做人的一种准则。做人有孝的基础,扩大开来就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孝的观念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做人的基石。儒家很强调孝,佛家也强调,大家读诵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号称是佛门的孝经。地藏菩萨是大愿之王,他最初的修行动力就是孝。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法时代,地藏菩萨的前身是一位婆罗门女,她知道自己的母亲邪见讥毁三宝、不信因果,死后去处必然不好。婆罗门女是个孝女,所以她就变卖家宅去供养先佛塔寺。她悲痛之极,希望佛加持她,让她知道母亲转世到什么地方去了,要超度她的母亲。这一念的至诚心感得虚空有一个声音告诉她:“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婆罗门女回家就开始念佛,念了一昼夜,忽见自身到了海边地狱,在那里,无毒鬼王接待了她。无毒鬼王告诉她,由于她供佛的因缘,尤其是念佛的功德,她的母亲已经得到超度离开地狱了,不仅是她的母亲被超度出去了,而且与她母亲在一起的地狱众生也都出去了。婆罗门女这时候已经证得念佛三昧了,所以能够到达地狱,她不是去受罪,而是到地狱看望囚犯,她与地狱众生的身份不一样。由于她这时候证得了同体,才发现不仅是这一世的母亲是她的母亲,地狱里面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她由这一念的现量同体的证悟,才要把所有的父母救度出来,要把所有的地狱众生救度出来,所以他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是由这一念孝心的扩大发起的。佛教的孝,除了世间的赡养、承欢之外,尤其要把令父母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圆证本具的佛性这个目标作为大孝的内容。佛教传到中国,能够在中国本土生根开花,是由于它与本土很多文化理念是耦合的,儒道释三家的文化和圣人之心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医院一样,虽然他们开的门诊科类不同,有的开儿科,有的开外科,有的开内科,然而他们治病救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孝应该是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然而到现在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受功利主义文化和自我中心主义文化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孝养父母的观念比较淡薄,很多父母都感到很失落啊。自己养大的子女,跟自己的隔阂感太大,很多年轻人跟父母很少交流。在孔子的《论语》里面讲,如果子女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都是不孝啊。现在在年轻人中做一个调查,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啊?!并且现在父母要管他的一辈子,小时候要管,念大学要管,现在有很多人念完大学,觉得薪水低,不愿工作,父母用养老金来养他,还认为父母是应该的呀。所以,孝道一定要张扬出来。一个不孝的人,什么都免谈。孝还是规范自己行为的一个最好的理念,孝养父母就必然会想到,我做这个事,父母欢喜不欢喜、愿意不愿意,父母都是对子女一片爱心,希望子女走正路,这一念的孝心就使我们能够规范行为。孝顺父母,孝顺三宝,孝名为戒,孝本身就有戒的意思在里面。我们一定要把孝养父母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大安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