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昧地问你一句:你,孝敬父母吗?你要是微笑着点头的话,那么,我恭喜和敬重你;你要是冷冷地不置可否,那么,我只能很抱歉了!《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进天堂,还是地狱,由“孝敬”说了算“报告大人,又带来了一个!”阎王殿下,黑白无常俯身施礼,朗声汇报。上面的阎王爷微微抬头,冷冷地盯着跪在地上的男子。“大人,把这厮扔入地狱,还是天堂呀?”“嗯,待我查验一下,再行定夺。”阎王爷幽幽地吐了口气。刷刷刷……阎王爷不紧不慢地翻阅着账本,自言自语着,脸上青筋暴起,口中钢牙咬得咯吱咯吱作响。“快……快给我打入十八层地狱!”阎王爷双目圆睁,怒气汹汹,歇斯底里地大吼。黑白无常赶紧上前,探出手,一齐拎起地上抖如筛糠的男子,二话不说,嗖地一声,扔入了黑暗无底的地狱里。原来呀,阎王殿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是进天堂,还是进地狱,由是否孝敬父母说了算!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仁、义、礼、智、信、孝、忠、勤……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流芳百世,至今仍长唱不衰,早已在神州遍地开花。不知你听说过“二十四孝”的故事吗?这里面讲述了24位古人孝敬的故事。个个故事,堪称经典和楷模,溢满浓情,充斥蜜意,催然泪下,让人难忘。譬如恣蚊饱血的故事:晋代的吴猛,是濮阳人,八岁的时候懂得孝敬父母。家里非常贫穷,买不起蚊帐。每每到了夏天,那成千上万的蚊虫呀,到处作响,不时地叮咬人。父亲总是辗转反侧,不能安睡。吴猛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吴猛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一任蚊虫肆意叮咬而不驱赶。他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就会去叮咬父亲。孝敬父母,是一种反哺常言道: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小羔羊在吃奶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跪下前腿,看似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实则是对母亲的孝敬和爱戴;当乌鸦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看看动物,回想我们,其实,都是一样一样的。动物们对自己的父母都如此孝敬和爱戴,何况我们人呢?号称是高级动物的人呢?孝敬,指的是,既要孝,还要敬一提到孝敬,不少人会毫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供给父母吃喝,给父母买衣买物吗,太简单的事。其实,说这话的人,只答对了一半,只是解释了“孝”,而忽略了“敬”。因为,孝敬,既要孝,又得敬,两者缺一不可。孝,好懂,也容易办到,可敬呢,即恭敬顺从,就难了。子夏曾经向孔子问孝。孔子回答:“色难”。这又是为何呢?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那么,这个“色难”又是什么意思呢?色,是脸色,是态度。难,是困难。色难的意思就是,对父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好脸色、好态度,就是困难的事了。可见,对父母尽孝,简单,容易,可对父母若能始终保持温和的脸色,始终怀揣恭敬的态度,那就是困难的事了。孝敬父母,才能敬重天下一个人,只有爱自己了,才会去爱别人。同理:一个人,若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去孝,那么,他也很难会去孝别人家的父母,以及普天之下的父母。一个人,若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去敬,那么,他也很难会去敬别人的父母,以及敬偌大的尘世。东汉太傅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薛勤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悟之余,薛勤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说,你连自己的屋子都不打扫,又怎么能清扫天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