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名商,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提出尊贤轻色,事亲竭力,事君尽忠,交友守信。
曾子,名参,字子舆,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后世尊为“宗圣”。据传,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
子夏因为自己的独生儿子去世了,痛哭之下,竟然把自己的眼睛哭瞎了。曾子听说后,专门吊唁他的儿子,同时慰问子夏。
一见面,曾子就说:“老朋友!听说你的儿子没了,眼睛也看不见了,真是让人太伤心啦!”说完,就忍不住心疼的哭了起来。
看到曾子哭,子夏更加止不住的痛哭流涕,嘴里说着:“天啊,天啊!我到底有什么罪过啊!得到这样的报应啊!”
听了这话,曾子生气了,一点情面不讲,也不顾子夏正在悲痛,直接对老朋友说:“你怎么能没有罪过呢?想当年,咱俩在洙水、泗水一起侍奉老师,你回到西河后,那儿的人把你当作老师,却不知道老师孔子的名字,这不是你的第一条罪过吗?”
“还有,你的父母去世后,你对老师提倡的孝道、礼节等,你并没有去弘扬,没有起到表率的作用,这不是你的第二条罪过吗?”
“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哭瞎了眼睛。但是你父母去世的时候,你并没有哭瞎眼睛呀。这不是你的第三条罪过吗?”
接着,曾子再次毫不客气的说:“难道你就没有罪过吗?”
子夏听了之后,感到很羞愧,马上停止了哭泣,丢掉拐杖,对老朋友深施一礼:“是我错了,是我的错!我离开了朋友们,自己一个人独自居住太久了,都忘了这样的道理了。”(原文为: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曾子和子夏二人,真可谓君子风范坦荡荡,以诚相待,知错必改,直来直去。只要别人说得有道理,就只服道理,不服“面子”。参考文献:《礼记.檀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