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孝顺父母就是尊敬道德,人生才能

"当今之人难做到'孝'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孝','孝'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这些知识只有'国学'文化才有……。"

这是我在读一篇文章时写的一句留言,还有不少人点赞,我想是因为他们同意这个观点并产生了共鸣。

"孝"这门学问在当今事事都讲经济效益面前却显得很苍白,儒家《孝经》相信很多人读过,我个人认为:它适合封建社会,对于现代社会效率不大。所以我们用老子《道德经》为理论基础,用本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把"孝"和事业、幸福指数等联系起来,就不会有为了挣钱没时间孝顺父母的情况了。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在这章里老子告诉我们:道生成了宇宙万事万物还得靠德来畜养,才有了活生生的万事万物,动态的万事万物。"人"是由母亲怀胎十月诞生的,但是母亲只是畜养者,真正生成生命的是"道"。"道"将所有信息及规律储藏在父亲的"精子"中;这"卵子"的信息是"德"能量。将这纯阳的精子和纯阴的卵子交合就产生了新的生命,从此,这新生命在"德"的畜养下成长。"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孩子长大了,回过头来看看"道"在做什么:"生而不有"。它派生了事物,却不想拥有谁,默默无为。人一生应该做什么,它在派生之前就已经定好了规律规范。人长大了,独立了,成熟了,也有自己的小家了,买车买房…压力大,顾不上父母了。有句话说的好"做人别忘本",这句话大概人人都听过,有不少人说过这句话,却没有说"本"是什么,更没说忘本的结果会怎样。做人别忘本的"本"是"道"与"德",道是以父亲为载体;德是以母亲为载体才生成了我们"人"。我们人在母体中起源之前就已经把一生的规律程序输入进去了,包括孝顺父母,老子告诉我们:"道之尊,德之贵",孝顺父母就等于尊敬"道德",就会一生平安顺畅,民间有句俗语:"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

我经常听见有人说: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都孝顺父母。如果有谁对父母不孝顺,不尊敬道德,以下的话就自己想吧。祝大家幸福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