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探秘春店,孝子千里遇母入元

刘云涛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1215/5117733.html

西出汝州城20里,有一个傍荆(河)面汝(水)的村庄,名曰春店,亦称春店街。相传名称的由来,起源于早期春姓人家所开的店铺和晋而集聚形成的集贸街市。

春店有濒临汝、洛古官道之便,明朝时官府在此置有驿站,故在有明一代称其为“(汝州西)二十里铺”或“春店铺”。清道光二十年(年),汝州编制区划,编本州为4地方、3关、2庄阁、4镇34里1卫,共48个单位,春店与西十里、湾子、庙下等四村落因设置为镇,故是时又称“春店镇”。

虽说春店傍荆面汝,土地肥沃,风光旖旎,又曾为店为铺为镇,十分美好,然其名扬四海皆不在此,惟干系于一人。

这个人就是得到过元代朝廷大肆旌表、入驻《元史》且被明代著名戏曲家高濂(亦即名著《遵生八笺》的作者)编著成传奇剧目《节孝记》而唱遍大江南北的孝子黄觉经。

黄觉经是江西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五岁因乱失母,矢志寻亲三十八年,汝州春店是其最终遇母处。清道光《汝州全志·卷之六·人物孝子一》载:“黄觉经,江西南城人。五岁因乱失母。稍长,誓天诵佛,愿求母所在。渡江涉淮,行乞而往,备历艰苦。凡三十八年,至汝州春店遇之。元至治中旌其门。”

《元史·孝友传》载:“羊仁,庐州庐江人。至元初,阿术兵南下,仁家为所掠,父被杀,母及兄弟皆散去。仁年七岁,卖为汴人李子安家奴,力作二十余年······经营百计,更六年,乃得遂。大小二十余口,复聚居为良,孝友甚笃,乡里美之。大德十二年,旌其家。又有黄觉经,建昌人。五岁因乱失母。稍长,誓天诵佛书,愿求母所在。乃渡江涉淮,行乞而往,冲冒风雨,备历艰苦,至汝州梁县春店,得其母以归。”

结合高濂《节孝记》,黄觉经千里寻母的详细情况是:黄觉经本南城县清绥峰乡人。公元年前后,南宋王朝大厦将倾,蒙古(元)兵的铁骑长驱直入江南大地,大将阿术攻破南城。黄觉经的父亲叫黄普,因抵抗元军攻打南城被战死。母亲陈氏,时年二十五岁,城破后被元兵掳至北方强迫成亲,不从,流落河南汝州粱县春店,好心老妪“太宜人”留其以浆漿衣物为生;时黄觉经年五岁,孤苦无援,善人陈容仗义抚育;及长,定亲曾氏女,将房屋施舍于本村寺院僧开始出外长期寻亲;年至四十三岁,终于在汝州春店找到母亲,凡三十八年;公元—年间,朝廷旌表其家门。

俗话说“百行孝为先”,古来中国人皆把孝列在一切行为规范之首。《孝经》有语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黄觉经千里遇母的故事感天动地,汝州作为其见证地,不仅是春店的骄傲,更是汝州的骄傲,尤值得广泛传扬学习。

(作者:杨占营配图:刘占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