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内附视频眼界大开大学中庸

02:47

8《四书》类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书以及注解的一共一百六十五部著作统称为四书类,是专门研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学术之说的。

9《孝经》类

《孝经》是儒家经典里边最短的一部经,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九个字,分为十八章,分别讲了天子的孝,诸侯的孝,大夫的孝,士的孝,庶人的孝,就是说,不同身份的人应该如何尽孝,并且讲了孝的功用,讲了孝的谏诤,就是如何去批评给父母提意见,讲了孝的各种功用。《孝经》类收的著作有29部。

10《小学》类

《小学》类,指的是因为注解《经书》而产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种学问是读懂《经书》必备的学问,是读懂经典的工具,它不载道,所以小学,一共收了二百一十八部著作。文字学就是研究我们中国的每一个字,它的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关系。比如说,男人的男字,上边是个田,下边是个犁头的犁,在田里边犁田的人就是男人。中国第一部最伟大的文字学著作是《说文解字》。

音韵学是研究每个汉字的声母韵母、声韵调,重点研究这个字它的韵部,研究读音跟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要研读圣人的经典必须把文字的读音搞清楚,不然不能领会圣贤之心,圣贤之意这就是音韵学。

训诂学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字词它的意义,研究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比如:宫,在秦始皇以前,一切的房子都可以称宫,但秦始皇以后,只有天子皇帝住的地方才能称宫。在秦始皇以前,人人都可以称自己为朕,朕就是我的意思。但是,秦始皇以后,朕就只能皇帝用,其他人再要是用朕的话非杀头不可

两大班导联袂总结

二班班导:陈杭生

一班班导:徐秀忠

《四库全书》是世界文明历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从那时开始,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四库全书》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圭臬和后代王朝维系统治弘扬大业的“传世国宝”。

老祖宗留下的灿烂文化,原文我们都已经读不懂,但是我们需要去了解,去体会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去感受他们创作时的心境和所要表达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在复薪国学一起学习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

最后附上律政才女赵方昉的惊喜创作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

诗三百,思无邪,华夏文明诗经始书经即尚书,四朝闻见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易经智慧,中华哲学科学之肇始《仪礼》《周礼》《礼记》,礼仪之邦美名扬春秋原为编年史,西汉中期董仲舒春秋决狱来断案,学法之人自不忘尽美尽善是乐经,六经缺一为至憾

汉代宋代两时代,五经通义略不同。孝经十八章,圣人曰色难。文字、音韵和训诂,注解经书称《小学》经学十类,浩如沧海

学海无涯携手共游乐做舟!

下期预告:《儒家十三经的简化,四书的诞生》

主持:王玉华主讲:吕希明

年7月11日晚19:15

东阳市歌山画水公园内复薪国学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华夏复薪国学会将为广大国学爱好者感悟人文哲学智慧,普及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承、运用和创新能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资源和人才智力支持!

本文由复薪国学读书会原创。如有需要,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