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糖姐姐爱说梦话
0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现年70岁的老母亲,每每跟儿子说起话来,总是招来一顿骂。关于辱骂母亲的内容,儿子大言不惭的表示:什么话难听,我骂什么。什么词脏、什么词狠,我就用什么词。
看这位38岁的男子,精神面貌尚佳,身材和衣着打扮,甚是年轻。但是年纪在这里摆着,怎么说,也算个中年人了,起码的礼貌不懂么?一问职业,竟然是个老师。
这做儿子的,是吉他课培训班的老师。虽然不能完全凭老师这个职业,来要求人家课堂下的私生活道德水平如何如何,但最起码的,耐心总是要比旁人多些。偏偏对待自己的老母亲完全没有任何耐心而言。说起母亲来,他很愤怒。
母亲一句脏话没有,文明的很。可是她句句话,直捅我心窝子。
什么叫做良言,什么又叫做恶语?恐怕不是太简单明了的事情。
0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讽刺的是,这“逼婚”的金句原本却是“反抗父母干涉儿女婚姻”的意思。原句如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舜娶娥皇女英的时候,没有告知父母,私配婚姻。因为当时舜的父亲是位瞎眼的乐师,且心术不正。母亲是后妈,同样行为不端。后妈经常联合自己的亲生儿子来陷害舜,父亲却只听信这“后妈”的话。
舜,就在这种情况下,私自结了婚,于是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句子流传下来。
母亲委屈:这个年纪早该当奶奶了,别人早就抱孙子了,可是儿子总不结婚,给介绍对象也不愿意去。
曾经,儿子二十出头的时候,曾带着自己第一位女友进家门,无奈母亲不喜欢。母亲跟儿子争吵,却将儿子女朋友当场哄了出去。这就是母亲习惯的做事风格,让儿子很心烦:“她有话从来不直说,她特别善于捅人心窝子。”
拆散了年轻的一对儿,到后来儿子不找了,母亲着急了。频频去介绍相亲。相亲不顺利,母亲看上的,儿子看不上。后来儿子索性不去了,母亲就自己去。回来跟儿子叙说,也是同样的风格。开场白定然是:“反正我看上的你也看不上。”
如此多年,母亲跟儿子的对话,没有一句是关于结婚之外的。工作、衣服、发型,等等,凡提到的,必要有利于结婚抱孙子。
03“心窝子”里的什么怕人捅
儿子现年38岁,当年结婚不成,就想立业。然而,业,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好立。特别是他的音乐行业。于是就苦熬着,不肯放弃理想,如今这年纪,坚持与否更是艰难的抉择。
此种处境,与自己70岁的母亲,更是关系紧张到“剑拔弩张”。
儿子说:“我就不能给她一个好脸儿!稍微冲她笑一下,她马上登鼻子上脸,又来那套!”
儿子又说:“我就那样骂,骂的多难听,她都得把她那套话给说完!”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知道说脏话不对,都知道跟自己的妈妈不礼貌,是绝对的错误。
显然,儿子辱骂母亲的目的只有一个——别再说那事儿了。对于其他,这儿子完全没有认为母亲哪里不好。
长达十几年的逼婚话题,围绕着儿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见到母亲,就条件反射般地反感、反感这个人的脸、反感这个人的声音,以及一切。
另一个重要的导火索,就是母亲的“话不直说”。
话不直说,话不说满,只说三分。这样的习惯,在处理周围人际关系上,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对待亲人,并不一定合适。特别是,当所有的“三分”,通通指向一个问题点的时候,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总在别人不经意的时候,在说其他话题的时候,你给他引到他最反感的话题上,无异于,在人家没防备的时候,捅上一刀。
“她捅我,我就得挨着吗?我不能躲吗?”儿子说。于是他用恶言恶语去赶走妈妈,用这种言语上的冲突,来抵挡对双方“心灵”的冲突。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一个男人,老大不小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他心里能不急么?在家里还要提着精神去保护自己的“壳”,累不累啊?还不能放松,稍没防备,母亲就给“来一刀”,直捅他最疼的地方。
04孝道
《孝经》中的孝道,有这样三个阶段和层次: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其中蕴含的,是做人要进取向上的道理、处理事业和家庭关系的轻重先后,以及洁身自好。
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生活的依赖程度,大大低于上一代人。老母亲强迫儿子结婚,而后自己抱上了孙子,又能如何?
母亲的初衷,不就是想要儿子感到幸福么?儿子38岁,已然是中年人,过了恋爱结婚的那“热乎劲儿”了,狠下心来坚持事业,就去做好了。强迫38岁的人为了结婚而结婚,不一定就更加幸福。
#社会百态#儿子的幸福之路由儿子自己去走。因为,此时的老母亲,没有能力去掌控他的未来。
当然,儿子辱骂老母亲绝对是大大的错误,不容置疑。
相信,当没人用软刀子捅他心窝子的时候,辱骂和冲突,自然会消失。一家人,其乐融融。儿子安心做事业,老母亲乐享晚年生活,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