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北京大学汉语史博士。主要研究汉语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语言学、古文献学、文化史等。详文参考《何九盈先生学行述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二十二辑。
隋唐学术文化与宋代学术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唐宋之间存在巨大的学术转型,明显属于学术史上的两个阶段,似乎不应合并为一个学术时期。台湾学者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较早提出唐宋文化是不同类型的文化,虽然其文在具体的论述上多有谬误,但是这个宏观的见解还是不错的。
我们列举以下几个余证,详细考论唐宋学术文化的不同。
宋画与唐画不同。明朝高濂《燕闲清赏笺》:“然唐人之画,庄重律严,不求工巧而自多妙处,思所不及。
后人之画,刻意工巧,而物趣悉到,殊乏唐人天趣混成。余自唐人画中赏其神具画前,故画成神足。
而宋则工于求似,故画足神微。宋人物趣迥迈于唐,而唐之天趣则远过于宋也。”
明朝张泰阶《宝绘录》卷一称:“古今之画,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各各随时不同,然以元继宋,足称后劲。……盛唐之画,大都婉丽秀润,巧法相兼,宋初之画一变而为苍老,如董、巨与郭河阳其选也。”
清朝钱杜《松壶画忆》:“白石瓮师吴道子作衣褶有古厚之致;子畏师宋人衣褶如铁线;衡山师元人,衣褶柔细如发。三君皆具士气,洵足传世。”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第九章《宋之画学》页称:两宋“共凡三百十余年。期间图画之情形,与前代殊异:道释人物画法,比较衰退,南宋尤甚;花鸟、山水,则并称盛;凡有制作,往往与诗文为缘,盖已入文学化时期矣。”
这是很精辟的论断。
我另作归纳如下(接上文)
(四)宋朝人喜欢画竹、画树木、画松鼠和兔子,例如文同《墨竹图轴》、苏东坡《古木怪石图卷》、郭熙《窠石平远图轴》、北宋无名氏《雪竹图轴》、金朝王庭筠《幽竹枯槎图卷》、金朝李山《风雪松杉图卷》、南宋吴炳《竹雀图页》。唐朝画没有这样的题材。《宋史·选举志(三)》在理宗朝,“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唐朝绘画只有佛道和人物,没有山水、鸟兽、花竹,屋木。
(五)宋朝有历史题材的故事画,如金朝宫素然《明妃出塞图》,金朝还有《文姬归汉图》。而唐朝没有历史故事画。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当朝的事情,不是历史故事画。佛教画除外。
(六)宋朝有生活风俗画,最有名的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还有王居正《纺车图卷》。唐朝没有此类生活风俗画,但是唐朝有宫廷画《捣练图》,这是唐朝难得的宫廷生活图。
(七)宋朝有依据儒家经典来制作图画的创意。例如据说是南宋马和之《豳风图卷》、南宋无名氏《孝经图卷》、宋代还有《女校净土》。而唐朝没有此类图画。(八)宋朝人有的依据唐朝著名诗人的诗画成图,例如南宋赵葵有《杜甫诗意图卷》。这是唐朝没有的题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