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孝经 >> 孝经知识 >> 小篆大家之章友直

小篆大家之章友直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章友直(-)字伯益,福建人。是宋代一位专擅篆书的书法家。《宣和书谱》载“博通经史,不以进取为意。工玉箸字学,嘉祐中,与杨南仲篆《石经》于国子监,当时称之。”

上文中提到的《石经》始刊于北宋仁宗庆历元年(年),毕工于嘉祐元年(年),故称“嘉祐石经”或“北宋石经”。因用篆、真二体书写,故又称“二体石经”。经成置开封太学,故又称“开封府石经”、“国子监石经”、“汴学石经”。

《石经》拓本局部

章友直的玉箸篆在当时十分著名,在《石经》中的小篆,线条圆润、粗细均匀;结体修长,结构对称;工稳严整,一丝不苟。体现了其在书法创作中极度严谨的特点。

文字对称的部分,两部分的字体几乎完全一致,每一个字的笔画之间的距离都像丈量过一样的准确,由此有人曾批判章友直的篆书书法,认为他所做的书法作品没有“神”,只是笔力和计算能力的体现,而缺乏基本的神韵。

《石经》拓本局部

据说,有一次章友直被召到京师,翰林院的几位同僚,虽早已听说章友直的大名,可心中并不服气,想当面领教领教他的笔法。

章友直让人用数张小纸黏成两张大纸,他提起笔饱蘸墨汁,在一张大纸上纵横各画十九画,成为一张围棋盘。

又在另一张纸上画了十个圆圈,成为一个箭靶,线条粗、细疏密全都一样,毫发不差,几位一看,心悦诚服,惊叹不已。

网络上流传的“画棋盘”、“画蚊香”的笔法练习方法,可能也是受到章友直的启发吧。

而且,章友直对自己的小篆笔法也不藏着掖着,想学就学,来者不拒。

有记载云:友直既以此书名世,故家人女子亦莫不知笔法,咄咄逼真,人复宝之。

《石经》现仅存残石而已,所刻经数,各说不一:有六七八九经之说。

较为可信的是九经之说:《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孟子》。

即使北京图书馆所藏的《石经》七经拓本,已达三万余字,自然绝非章友直一人之功。

章友直最著名作品是《阎立本步辇图跋》,是章友直为唐阎立本《步辇图》写的跋语,也是是迄今为止,流传最早的篆书作品的墨迹。

阎立本的《步辇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中国邮政曾发行过该画作邮票,而章友直的小篆题跋也赫然在目,书与画交相辉映。

阎立本《步辇图》邮票章友直小篆《阎立本步辇图跋》局部

《阎立本步辇图跋》用笔瘦劲,线条均匀,虽然方圆并用,但是圆笔弧度更大,如其中的“不”、“有”、“本”等,显然取法了李阳冰。

字形也不再像《石经》中的整齐划一,而是大小错落,字形修长,但是重心下移,这也是李阳冰的风格。

因为整幅画作为横式,为了平衡视觉观赏效果,强化作品纵向气息贯通。作品布局有纵格而无横格,且纵向间距小,横向间距大。

相比“二李”的碑刻小篆,甚至相比上文《石经》的工稳严整,《阎立本步辇图跋》的风格一派天真,自然疏散,率性洒脱。

章友直小篆《阎立本步辇图跋》局部放大

但是,章友直的小篆线条,粗细均匀,毫无波澜起伏。有人批判他的书法是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不像李斯、徐铉那样是写字,而是作画,只是作画的内容是文字而已。

当然,章友直同时也是一名画家,学者陈槱曾经就如何书写篆书与之交流,章友直便向他展示了画方画圆的方法,可知章友直在小篆的创作中,确实将绘画的技巧应用在了书法上。

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如赵之谦,齐白石等,更不用说赵文敏了。章友直也是如此。

后人云:“自李斯篆法之亡而得一阳冰,阳冰之后得一徐铉,而友直在铉之门,其犹游、夏欤!”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