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现代人安身立命之本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0927/115874.html
现代人一说孝道,都是一番苦大仇深的感觉,其实,真正的孝道是充满了诗意的,真正的直接的证据,就是《孝经》里面大量对《诗经》的引用,从途径上看,孝道从家庭入手,把孩子生活的环境变成未来社会生活的训练空间,培养一种尊敬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平稳对接社会,让孩子平稳融入社会,从而开启生活的发展。1“尊敬”所谓“尊敬”,是尊重、是敬重,并不代表自己比对方低。就好像你尊重孩子的感情,并不代表你变成了孙子;就好像你敬重朋友的为人,并不代表你就矮朋友一截子。所谓“尊敬”,也不代表就是服从,比如,你尊敬你的对手,并不代表你直接认输。“尊敬”的本质,其实是主动追求平等的一种实践精神,首先把对方看在眼里,重视对方了,才谈得上平等,如果直接眼睛里面没有别人,还口口声声谈平等,这是自欺欺人,如果眼睛里有了人,却直接以俯视藐视的眼光看对方,不把对方对等起来,同样谈不上平等。尊敬其实只是表示完整地重视对方的全面,尊敬,并不等于崇敬,重视对方并不意味着相信对方,尊敬,更不等于崇拜,尊敬变成崇敬,由崇敬再变成崇拜就是奴化自己了。儒家讲孝道,训练的是尊敬的能力,首先,通过尊敬父母,把尊敬的态度变成一种习惯,随着生活的延续,自然而然,尊敬这种态度就会渗透到行为中,把尊敬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当尊敬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有“礼”的人。当有礼的人进入社会的时候,就算他能力不行,他的行为有礼,也当然会让所有接触他的人,感到被尊敬、被尊重、被敬重,大家的关系就和睦,和睦的关系,是生活和睦的基础,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只要这个有礼的人不傻,就可以很好地去生活发展了。所以说,孝道,可以让孩子平稳地从家庭生活融入社会生活。2、宗教可以说,孝道是非常实用主义,它是面对社会生活的,其实,在西方文化中,也有某种社会机制,拥有类似的功能,这种社会机制,就是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等等彼此之间,当然有文化上的各种区别,但从社会功能角度来看,在教会生活中,人人都是兄弟,很平等,但是,人人都要保持对上帝天父和圣母玛利亚的敬畏。在教会中被训练出敬畏的心之后,信徒之间的兄弟关系平等而团结,教会就会逐渐变成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其它的社会力量组织性不够,很容易被打败,于是乎,宗教团体的力量得到发展,社会的结构与稳定得到了实现。从根本上讲,宗教这个社会机制,消除了很多社会层面不必要的冲突。当然,敬畏不等于尊敬,平等的独立人格,并不是教会系统训练的重心。很多冲突可能在社会层面被消弭,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被处理。家庭仍然是重灾区,孩子和父母之间必然发生的青春期叛逆,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用18岁走人的社会习惯,强行把孩子推进社会。小鹰要学会飞翔,必须自己去飞,老鹰本能地会把小鹰推向悬崖,小鹰会不会摔死啊,当然有不少摔死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其实大可不必学老鹰,只需要推广孝道,就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也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不必摔死。意大利文化,源自古罗马,尽管他们没有发展出独立的“孝道文化”,但是他们同样知道家庭可以对社会生活发挥更多的影响,只不过他们把这种影响,变成了黑手党的教父文化,家庭之道变歪了,儒家确立的孝道,曾经是对家庭之道的正确建设,可惜到了明清,也被官方儒家带沟里去了。3、孝道是人类正向健康生活的总模型孝道之所以对社会有正向作用,是因为它本身面向活生生的个人,它是面向每一个灵魂的。孝道,建设个人的家庭生活,并帮助个人融入社会生活,是为个人全面生活保驾护航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孝道,是人类正向健康生活的总模型,现在的东西方社会,其实都需要用孝道思想来发挥家庭之道的作用。愉快、舒服、快乐、幸福地过日子,这是孝道真正服务的目标,幸福快乐是每个人、每个灵魂自己的事情,从《诗经》中可以看到,诗意地活着,人生艺术化,是必须的。《论语》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需要把人生艺术化,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此才能达成幸福。孝道从原则上讲,要培养“尊敬”的态度、尊敬的行为,从内容上说,其实就是建立艺术的生活、规范化的生活,诗礼传家,就是孝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