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孝敬的是父母,成就的是自己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话说有一天阳光和煦,微风轻拂,孔子他老人家未曾外出讲学,他的学生曾子伺候他在家中休息。两个人都闲着没事,于是一次影响中国几千年的“闲谈”伴随着轻拂的微风,跨越时空,成了如今千家万户的终极追求。边喝边聊孔子一本正经的坐在地面的席子上,喝了一口曾子刚泡好的日照绿茶,一边回味着茶香,一边对曾子说∶“以前的帝王只要是有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关键的道德,都能让天底下人心归顺,也能让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不管是当领导的还是做苦力干活的,从上到下都没有人抱怨别人,也没有人抱怨社会,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曾子是个聪明懂事的学生,一听老师这是要给自己上课的节奏啊!赶紧站起来,恭敬地站在孔子旁边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啊,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辛苦,有人幸福,还都不抱怨,老师如果知道就给我讲讲呗”至圣先师孔子正了正身形,在脑海里略微整理了一下心中早就酝酿好地话,对曾子说∶“是因为孝啊。孝是什么呢?孝是一切道德和行为的根本,也是能让人们的小日子越过越好的根源啊。你回到你刚才的位置坐下,我给你讲讲什么是孝。”曾子乐呵呵地回到刚才坐的地方,给孔子续上一杯香茶。孔子回了一个孺子可教的眼神后开口说道:“人身体的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敢有任何的损毁伤残,也不能让这身体被别人践踏,当然也不能伤害别人的身体,这是孝的开始,也就是第一步。而人在世上保持仁义的心,遵循有道德的行为,慢慢的就有出息了,等做出成绩出名之后,让父母脸上有光,也能跟着享福,这是孝的终极目标。因此,孝,最开始是伺候父母,然后有本事了就要为国家做贡献,最后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修养德行,不忘先祖,这就是孝”孝经孔子用这一段话说清楚了为什么要讲究孝,也说清楚了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做到了孝。这段对话是《孝经》第一章里关于孝道的阐述。我第一次看这段对话是在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还是个懵懂少年,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头发不能掉,遇到伤心事不能自残,长大了之后有出息了要让父母跟着享清福。现在想想那个时候还真是小屁孩啊,不过那个时候虽然不懂,但是心里却已经把”孝“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和信念了。”温故而知新“,孔圣人说的话就是有道理,每次看孝经里的这段话都会有更多的收获。特别是随着经历越来越丰富之后,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是深刻。提高自己的品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是关键,千万不要以孝之名去折腾父母。自律并自强,闲来无事,翻一翻国学,获益匪浅。引用一下孔圣人为《周易》所写的《象传》里的一句话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