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敬畏,就是最好的孝道

北京治扁平疣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或者听到感人泪下的孝子的事迹,但是也会听到或者看到令人发指、遗臭万年的不肖子孙的故事。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跟我讲了他在网上看到一个事件,就是在一个学校的初中三年级4个同班女同学把另外一个女同学骗到宿舍,扒光这个女同学的衣服,按在床铺上拳打脚踢,使该同学受伤严重,精神受到伤害。朋友大发感叹,现在学生怎么了,学校怎么了,家长怎么了,令人唏嘘。我只好安慰他说:这些是特例,主要是平时家长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小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无辜伤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学校没有做好监管,“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恪守忠诚言而有信的道德准则,远离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小孩子思想单纯,是非不分,家长学校没有灌注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通过三个层次来了解这句话。第一个层次,是“入则孝,出则悌”:孝悌之义,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讲的都是伦理亲情之爱,要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兄长,这是做人的基本。第二个层次,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走到社会上,则要言语谨慎,笃诚守信,用爱亲人的心去博爱众人,还去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一个人做到这些,他就走出了一己之爱,能够有天下大爱,他就能为社会做更多事,走得更远。以上两个层次都做到了,孔子才提出第三个层次,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要是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在这里,文、行是合一的,指自己去力行圣贤教诲。这三个层次是不断递进的,孔子首先要求的是对父母兄弟的血亲之爱,做到行孝悌;然后发展到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做到“谨、信、爱众、亲仁”,培养出良好的德行后,再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教化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进步。实际上,这是孔子指出的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正确过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七事具备,方以为人,这七事做到了,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个“人”,要先立德学做人,然后再学习知识技能。而立德,首先要做的的是一个孝,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做不到这个孝,之后的一切都失去起点,无从谈起。不管你现在或者将来的成就有多大,不孝敬父母,尊敬兄长,那你的人格也是不完善。《论语》中的最核心思想就是孝。那么究竟什么孝?我们怎么做才是孝?孔子的学生也问过孔子这样的问题。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子游去问孔子,什么叫做孝啊?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父母就可以了。但是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而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孝顺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反问。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遇到事情,年轻人替父母去做,遇有酒食,让给父母,但是仅仅这样就算是孝吗?这是孔子的第二个反问。子游问孝,子夏问孝,孔子都铺陈了一些大家普遍认为是“孝”的行为:好好地养着父母,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让给父母,有什么劳顿自己担当,但是,孔子都反问了一句,这些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这些就是孝吗?孔子究竟认为什么是孝?在另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孝经》中,孔子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孔子说∶“对父母双亲的侍奉,平日里要言行恭敬;在奉养时,要和悦愉快;父母生了病,要焦急忧虑;父母去世了,要悲痛哀戚;祭祀先人,要庄重严肃。以上五件都做到,则才有资格可以称得上是孝了。”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由于社会的发展,儿女成家后跟父母居住同一个地方的相对少了,有的相隔几百上千公里,彼此工作繁忙,一年见面的时间有限,作为子女,不能在身边陪伴父母,但一定要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彼此了解对方的生活、工作情况。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说:父母只为子女的身体疾病担忧。不要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顺,同时儿女要关心父母的生活状况,我们不能是简单的孝,还要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且行且珍惜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