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贺知章的诗好命好草书写得好

一说起草书,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孙过庭的《书谱》……当然也少不了贺知章的《孝经》。他亲历了唐朝的颠簸和鼎盛,一生只在高处,仕途通达,得到皇帝厚爱,真正做到了在位时高朋满座,落幕时衣锦还乡。正是有了这样和平安逸的生活境遇,才有了贺知章书法的洒脱飘逸。他的朋友都是当世顶级大咖: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与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张旭、李白、钟绍京等都是书法界的大家,交流甚多,贺知章和张旭还是姻亲,来往密切。唐朝的窦臮[jì]、窦蒙兄弟喷遍了当时的诸多书法家,唯独对贺知章推崇有加。李白曾在《送贺宾客归越寺》中,以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来形容贺知章的书法艺术。贺知章本人擅长草书和隶书,作品大多散佚,今天能看到的就只有其代表作草书《孝经》和位于绍兴会稽山的石刻《龙瑞宫记》。《孝经》全文以草书写就,原无署款,后人据卷末小楷“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之作。这卷草书纵26cm,横cm,计余字,全文气势奔放,落笔精绝,为后人推崇。一般来说,今草可分两种风格,一种格调简约,如王羲之《十七帖》,另一种则是飘逸萦绕,如怀素张旭之草法。对于大众来说,欣赏草书作品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需要专业的技巧,不然就像看天书一般难受,但贺知章的《孝经》却易于阅读欣赏。《孝经》笔墨处理得当,字与字之间,隔距紧密,但牵连甚少,三字相接者不多,便于认读。贺知章将草书中的各种笔画,形成狂放洒脱的书写形式,无论是线条的转折、顿挫,还是提笔收放、走势、柔直等等,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布局紧凑而不失活泼,各种字形摇曳生姿,恰到好处,更增添了情趣盎然的美感。据说,贺知章晚年尤其喜欢饮酒,一喝多就会提笔作诗文,每次他喝酒提笔,都有一堆人围观喝彩,等他第二天醒来,却完全不记得写了什么,这也成为当时京城的一大美谈。也许是因为生活太过安逸,诗酒书画的生活让他产生了倦怠感,一场大病之后,他终于决定回归故里,皇帝携百官相送,尊宠至极——这样的人生,在唐朝也是独一份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