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爱国忠君之士,就备受爱戴,在明末也有一位“民族英雄”,誓死捍卫江山的完整,为了人民的生活深思远虑,甚至最后为国捐躯。
这位英雄就是明末著名的“抗清之士”黄道周,黄道周出生于福建漳州,自幼天资聪颖,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书法更是以古人为宗。
清人王文治曾在《快雨堂题跋》中说:“楷格遒媚,直逼钟王”,黄道周的书法以钟繇、“二王”最宗,尤其是小楷,字体平正刚劲。
与他刚正不阿的品行相符,字里行间充满铮铮铁骨,甚至曾被沙孟海评价:“于二王以铎之席的,只有黄道周。”在他眼里黄道周的品性、书法都是一流。
技艺比“后王胜先王”的王铎还要深厚,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目前黄道周传世最经典的小楷就是《孝经颂》,此作写于明崇祯十四年(年)。
全文共计余字,单字大小约为1.5厘米,卷中字体较为方扁,用笔劲健古朴,但又不失变化之势,在章法上黄道周的布局也颇为巧妙,字距紧,行距松。
好似古人所说的“疏处可以跑马,密处难以插针”,营造出一种反差感,呈现出奇崛之态,字体结构也于平中追险,把古人融合的颇为成熟。
笔笔充满钟繇的质朴茂密之感,一改当时盛行的研媚之风,但与钟繇深厚的古拙相比,此作还添加了几分钟绍京《灵飞经》的飞扬俊逸。
因此很多网友在看到此作后不禁评价:“不输《灵飞经》”,确实黄道周的小楷有着晋人的高古质朴之气,还能平中求险。
就算放在晋唐书作中,也丝毫不逊色,更不用说明清盛行的“馆阁体”了,在明清书坛黄道周这类追求古人之风的小楷。
在当时并不是备受追捧的书法,明清之人创造出一种专门为应试而生的书体“馆阁体”,这种书体从董其昌、赵子昂书法演变而来。
用笔秀逸柔媚,点画平直规整,初看丝毫没有问题,确实也非常的实用,但若是长时间练习“馆阁体”,不仅会让自我行笔变的轻浮。
还会使书法创作逐渐禁锢,不利于之后的发展,而黄道周的小楷不仅有着深厚的古人“楷法”,还知道在笔法、章法上营造趣味。
具备书法的艺术性,可谓彻底打败了“馆阁体”,并且初学者直接学习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可能会无法参透其中多变的笔法和浑厚的点画。
那么就可以从此入手,时常临摹,能够让我们用笔精准稳健,丰富楷书的意趣,增强书作的艺术性,初步领悟古人的气韵与技艺。
建立深厚的书法基础,这样之后在临摹古人书作时,才能精益求精,成为当代书法的“大成者”,真迹现存于天津市博物馆。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黄道周的小楷《孝经颂》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黄道周小楷书《孝经颂》真迹高清字帖淘宝¥42¥84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