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前言
1.孔子所作。《汉书·艺文志》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此后,郑玄、陆德明等也持此说。
2.孔子门人所记录。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序》:“故孔子与曾参论孝,而门人书之,谓之孝经。”
3.曾子所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4.曾子门人记录。宋人胡寅说:“《孝经》非为曾子所自为也。曾子问孝于仲尼,退而与门人弟子言之,门弟子类而成书。”
5.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宋人冯椅说:“子思作《中庸》,追述其祖之语乃称字,是书(指《孝经》)当成于子思之手。”(《困学纪闻》)
6.战国时期齐鲁儒生所作。朱熹说:“《孝经》独篇首六、七章为本经,其后乃传文,然皆齐鲁间陋儒纂取《左氏》诸书之语为之,至有全然不成文理处。”(朱彝尊《经义考》卷二二二)
「点击超链接,阅读全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