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说了什么是礼乐之道,这礼乐之道其实能关系到我们方方面面。比如我们平时用的电脑,电脑的程序其实是电磁振荡产生主频或基波,我们将主频按64位(64位计算机)一组进行组合,然后给这段频率定义,定义这是颜色,或者是声音,或者是运动等等,通过逻辑判断或者运算,电脑按时间先后给出结果,这个过程就叫程序。产生主频这个过程就是礼乐之道的乐和,程序运行这个过程就是礼乐之道的礼序。再比如,我们国家的酒文化很是有名,酒桌上的规矩也有很多,座位也有讲究,这体现的是尊重。酒桌上大家推杯换盏,其目的其实是友好关系,增进情感,和睦相处,这其实就是礼乐之道的乐和。而种种酒桌规矩是就是使大家有序的进行,尊重他人,关系才会良性发展。酒本身容易使人迷乱,胡乱的喝酒,不会增进感情,反而会坏事。那么礼乐之道这种思维是如何贯穿我们中华文明的,如何影响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呢?
之前我们说了这阳清的天和阴浊的地都会产生气,二气相交产生万物,那么古人是怎么发现的这气的变化的呢,根据节气吗,那么节气是怎么定的呢?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一年中有一天阳气最弱,白天最短,但不确定是哪一天。其后用土圭等日影观测方式发现了在这一天太阳照的影子是最长的,这一天便定为了冬至。同样的,阳气最盛,白天最长的那一天定为了夏至。冬至阳气开始回升,至夏至阳气极盛,其后衰弱,再至冬至极弱,周而复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春夏生长,秋冬消亡。《史记.律书》有言“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所以古人认为一年的开始是冬至,冬至前一天为岁终,天地万物从冬至开始生发。但古时不如现在记录时间的方式这么多,单靠日影观测也不行啊,下雨天怎么观测日影嘞,而且日影观测并不能观测到气的运行规律。于是用了这么一种方式来进行测量。就是在这么一个三重屋子里,跟俄罗斯套娃似的,门窗都密封了,在最里层的屋子里将十二根长短粗细不一的玉管按方位插地上,然后将葭灰装进去,葭灰就是芦苇最里面那层膜烧成灰,气候变化会使管中的灰飞动,也会发出声音,这就是葭管飞灰。《后汉书.律历》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这说的就是葭管飞灰这种测量方法。古人通过这种方式反复观测,最终定下了十二根能观测十二节气的玉管。到了冬至子时最长的那个管里面的灰会飞出来,并发出“嗡”的声音,这种声音正是黄钟之音。通过这十二管定下了十二时辰,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其管发出的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其管发出的音叫六吕。六律第一个音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音叫大吕,所以音乐也叫黄钟大吕。
《史记.律书》记载“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大概意思是帝王掌握事态,建立法纪,对物品进行度量,确定准则,一概源于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而冬至是节气之首,便定下黄钟是音律之首,用黄钟律管的长度和管径定下了度制,以其容量定下了量制,以其装满黍的重量定下了衡制,这就是度量衡的起源,也是《尚书.舜典》中所说“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古人用冬至一阳生,确定黄钟之音,也正是五音中的宫音,用黄钟律管确定度量衡制,万物以冬至时间为首,制定万物的起始序,相当于现代全世界用统一的时间和标准,让世界协同发展。万物有起始序,才能协同发展,和谐共生。确定起始序,对我们生活影响深远,春耕秋收,修路造桥,人们的生活都会用到。我们常说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地一律,天地同节,天地万物一气,用同一套思维方式演绎天地人的变化发展,这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一,也是礼乐之道的最高境界。《史记.乐书》中说“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别则乱登”又说“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意思是天地化育不合时令,那么万物就不会生长;男女之间没有区别,那么伦理就混乱不堪;寒暑不按时就会爆发疫病,风雨无节制就会发生饥荒。可见遵循天地变化而顺应发展,天人合一是多么重要。
这礼乐之道在精神文化上突出的体现就是孝道了,孝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上孝父母亲,其实这个更广的意义是尊老,不关爱自己父母的人,更不会关爱其他人。《孝经》有言“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大家相亲相爱,这不正是乐和吗。下爱子女,大家也都知道《孟子》里有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表现的就是家族传承,子女繁衍,这为的不光是生活上老了后有子女赡养,更是对父母祖辈的一个责任。一个家,有老人,有小孩才是完整的表现。有了老人一个家就有了根,年轻人在外打拼,别不知道最终为了什么,一年忙完,最后发觉自己没有归属感,无处是家。有了小孩就有了生气,大家平时有没有这种感受,在家里和父母兄弟在一起聊天话题,气氛总是很沉闷,不聊天一起打打麻将什么的,都不如一个小孩在旁玩闹来的有生气,来的欢乐。逗逗小孩,一家其乐融融的,多好。老人到小孩再到老人,这不正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不正是礼乐之道吗。这就是孝道为什么其核心还是礼乐之道。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想的是“自己挣钱,自己花,旅旅游,不香吗”,这也就是受了西方思想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礼乐之道影响的我们种种都是为了“生”,无论是生活的衣食住行,还是思想道德,都是为了一个“生”字,生生不息,周而复始。而天地之礼乐也是如此,万物生生不息。《易经》也有句“天地之大德曰生”,可见古人对礼乐之道多么看重。如此大家是不是能看出礼乐之道影响了我们多深了吗,大家对礼乐之道是不是也了解些了呢。那么三星堆文明又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会与礼乐之道相冲突呢?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