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开宗明义章,如何理解仲尼居,曾

《孝经》——开宗明义章,如何理解“仲尼居,曾子侍”?我们今天就讲一讲这句话。很多人读到这一句就一下过去了,没有仔细体会这句话,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有很深的意义。“仲尼”就是孔子了。“曾子”是孔子的徒弟。“居”,就是居住,在这里是“日常生活”的意思。“侍”就是侍奉、伺候。孔子在这里生活,然后他的徒弟——曾子,侍奉生活起居。大家看,这个“侍”字用的非常好,而没有用其他的字,也没有用“照顾”。这个“侍”字,曾子把自己摆到了一个很低的位置,而且深刻地体现出了他照顾的无微不至。曾子的态度多么的谦卑啊,把老师当作父母一样去侍奉。这说明曾子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也是非常聪慧和谦卑的人。这一定是因为他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的师父——孔子的大道智慧,并且愿意伴随在师父左右,照顾师起居,常随师学习。对比一下我们现在的人,我们就该惭愧了,首先,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学生愿意这样侍奉自己的老师呢?恐怕是没有的吧。且不说侍奉自己的老师,哪怕发自内心的愿意对自己的老师尊敬看待的,又有多少呢?大部分的学生不过是把老师当作知识和技能来源的工具和渠道而已。又有几个学生有这样谦卑的态度,把自己放到这么低的位置上呢?现在我们看到的学生,有几个是这样踏踏实实的呢?这也不是完全能怪学生啊。大环境使然,家庭也占了很重要一部分因素。想想我们小时候,连社会小混混都是怕老师的。不尊敬老师的结果就是学无所成嘛。不尊敬就是不认可,不认可怎么可能学到老师的东西呢?我们再看看老师。这样一位值得学生这么尊敬和侍奉的老师,该是什么样的一位人呢?一定是非常有智慧、慈悲和爱的一位老师。古人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对他的学生也是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所以总体来说,短短的一句话“问仲尼居,曾子侍”,我们看出来了学生的态度,看出来了老师的智慧,看出来了他们之间的那种和谐。求学,就该是这样的态度。一个学生,能做到曾子这样的态度,还有什么学问是他求不来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