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没有说过这种话:“专业选老师吧!我们是为了你好!”“考个公务员吧!我们是为了你好!”“给你报了钢琴培训班!我们是为了你好!”……这些话表面上像是提建议,但实际上有很强的引导性。父母很多时候,虽然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会无意识地用情感绑架子女,他们不先问过子女的意见,就把自己的“期待”加到他们身上,如果子女反抗,他们就以“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反驳回去。作为情感绑架的受害者,一味地妥协父母的决定,就真能生活得更好吗?作为情感绑架的施暴者,又有想过子女真正的需求吗?01我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为了实现你的理想伍绮诗《无声告白》一书中,主人公莉迪亚过度承载了父母的期待,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父亲詹姆斯教授希望莉迪亚能融入白人的社交圈,做个社交达人,而她的母亲则希望她长大后当个医生。如果按他们的要求做了,父母会对莉迪亚特别好,嘴里不停念叨着好话,把女儿夸上天。可一旦不按他们要求做时,他们立马就会表现得很失望。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莉迪亚只得选择顺从父母的选择。然而,表面的顺从,不是心甘情愿,而是因为害怕失去。因为害怕失去,所以将父母的理想当作自己的理想,因为不忍心辜负,所以拼尽全力。爱是不应该有条件的,亲人彼此真心、真诚相待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亲情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求回报的,以血缘为纽带,这份情感是割舍不断的。02压抑到极致,反弹越激烈莉迪亚被逼着去社交,回家为了让父亲安心,还得伪装成好人缘的样子,这让他过得非常压抑。可即使莉迪亚早就意识到自己不被人喜欢,也不想拼命去融入,但是,她没得选。有句话叫: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圈层不同,想法和追求就不同。三观不合的人凑在一起,开始再融洽,最后也会渐行渐远。太过懂事的孩子,心里苦。莉迪亚就是如此。作为情感绑架的受害者,在遭受到重压,压抑到极致时,会产生巨大的反弹,就像压到底的弹簧,松开会直冲上天一样。莉迪亚就是情感绑架的受害者,她太懂事,常常顾及别人太多,考虑自己太少。最后遗憾的是,她陷在困局之中,甚至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她扛不住了,终结了短暂的一生。03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与莉迪亚有着相似的经历:樊胜美是高级白领,薪资待遇都很高,可是他却和另外两个职场新人合租在一起。就连父母来的时候,也拿不出钱给他们去酒店开间房,只能把他们安置在小小的合租屋里。为什么收入不低,却过得这么窘迫呢?是她平时太挥霍,没有一点存款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她有一个吸血虫般的家庭。而樊胜美也如莉迪亚一样,因为爱自己的家人,一次次妥协。哥哥买房,她出钱;爸爸看病,她出医药费。樊胜美感到痛苦,压抑。如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受害者反弹的两种极端。樊胜美就选择了爆发。她不再心软任人拿捏,而是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自此,她逐渐卸下了身上的重担,找到了自我,甚至人生都由此改变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孝顺不是一味地自我牺牲。父母未完成的理想是他们人生的遗憾,这些遗憾该由他们自己负责,我们有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带着父母的期许上路,但不该走上父母想去却没踏上的路,父母的建议可以做为参考,我们的人生路该由我们自己去探索。正如《流金岁月》里蒋南孙规劝她妈妈的,几十年都在为别人活,余生该做做自己了。04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界限感纪伯伦的诗里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与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给与爱,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为孩子做出选择。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界限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找到相处的平衡点,既可以拥抱彼此,也为自己留有空间,这样感情会越处越深。听过这样一则事:夫妻新婚没几个月,妻子就得了抑郁症,因为她有个“我是为你们好”的婆婆,这位婆婆担心他们每天早上来不及吃早饭有害健康,每天早上6点来敲新房的门喊他们吃早饭,对于9点上班的上班族来说,6点起床太早了。这位母亲就是没有保持界限感,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作息,她不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感情越处越僵。05真正的孝道,是不盲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都懂,可是即使“己所欲”也勿施于人。就像我喜欢吃青菜,你喜欢白菜就给我送了一车白菜。你被你自己感动哭了,可我不喜欢,这于我就是爱的负担,你还觉得我不懂感恩,可我凭什么呢?说白了,“我为你好”这种想法太过主观了。作为父母,提的建议,也不全然都是正确的,由于眼界或者思维本身的限制,他们的意见也会很主观。因此,他们提出的意见,对孩子也不一定就有好处。盲目听从父母的意见,会桎梏住自己,跳不出父母画的圈,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说:“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地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这是什么话呢?……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于不义之中。……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诤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可见儒家倡导的孝道,讲究的也是不盲从父母。从此刻开始,尽我们应尽的孝道,但是我们也不要盲目顺从父母,要保留自我,不一味自我牺牲,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孝而不从,于我们和我们父母都是一段崭新人生的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