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儒家思想,明白孝悌的重要意义

北京治疗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06248.html
本文乃作者还珠格格驾到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落实孝悌之道的意义在儒家的经典中,关于悌的论述,往往是和孝连在一起的,因为“孝悌”是维系家族血脉传承最重要的纽带,而且孝悌的实现,不仅是一家一姓之事,它是儒家真精神的外化和体现。在家族内,兄弟友爱,家庭才会和谐,不让父母因兄弟不和而担忧,这是对孝的初步延伸。走出家门,在外以对待亲兄弟一样的态度对待尊长,正所谓“入则孝,出则悌”,这是孝的再度延伸。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孔子画像《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悌道,就是为弟之道。具体到家族中而言,就是弟弟应该如何尊重自己的哥哥。但这种关系在儒家看来也是相互的,只有哥哥友爱弟弟,才能要求弟弟尊重哥哥:“兄则友,弟则恭。”(《三字经》)而且悌和孝是紧密相连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弟子规》)孝悌持家,家方能和;五伦和顺,业方可兴。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历史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体现的就是孝悌之道。孔融是孔子的第20代孙。在他7岁的时候,家里为祖父庆祝60大寿。当天宾客盈门,有一盘酥梨放在寿台之上,母亲让孔融给兄弟们分一下,孔融于是就按照自己兄弟的长幼次序分了这些梨。孔融让梨图片分过之后,兄弟们都得到了一个合适的梨,但他却为自己留下了一个最小的。他的父亲很惊奇,就问他说:“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别人的梨都很大,为什么你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呢?这是什么原因?孔融从容淡定地回答他的父亲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这个故事世代流传,直到今天仍然是家长教育孩子时所津津乐道的。孔融这个人一生特立独行,后来因为对曹操的所作所为毫无顾忌地讽刺和批评,被曹操杀掉了。“孔融让梨”这一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悌的行为,这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后来的所有成就的道德基础。曹操画像悌道所表现出来的兄弟之爱,如同父子之亲一样,也是起于天性的,它是父子之亲这种感情的延续,是一种自然延伸。所以我们说悌道的实现,其实也是孝道的体现,悌是孝的表现形式之一。兄友弟悌,哥哥友爱弟弟,弟弟尊重哥哥,保证了家庭的和睦,就会让自己的父母心中感到莫大的慰藉。这样他们才可以满心欢喜地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家庭也会呈现其乐融融的景象。同样,正如孔子所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第二》)这句话什么意思?东汉经学家马融在作注的时候解释说: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担忧,应该只限于担忧他们的疾病。也就是说作为子女,必须要让自己的父母不为自己担忧,而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那么父母因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就是自然的、正常的,也是我们所无能力解决的。论语但除此之外,不应该让父母有其他任何的担忧,兄弟之间如果友爱,就做到了不让父母担忧。如果兄弟不和,那么这个家庭就不可能安宁,父母的心就不可能安定;如果兄弟之间每天你争我夺,甚至为了利益反目成仇,那么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嘲笑,别人不但会笑话这个家庭,也必然会嘲笑他们的父母管教无方。这就严重违背了“弗辱”的孝道精神。兄弟不睦,是最容易被他人非议的家丑,所以说兄弟之间相互友爱也体现孝道中的“弗辱”。在传统的中国,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是很多的,在这样的家庭之中,悌道是必须要贯彻和落实的。假如没有了悌道的话,这种家庭就会矛盾重重,就会四分五裂。正因为实现了悌道,才能真正保证家庭的和睦,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孝。由此可见,孝悌自始以来就是连在一起的。五世同堂图片那么有了孝悌之心以后,这种爱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向外推及,这也就是儒家所说的推己及人的精神。所谓推己及人,一方面是孝悌之心自然地向外流露,更重要的一方面,它是“大孝尊亲”的具体实践。儒家所有的人伦关系在落实的时候都是相互的:父慈子孝、君敬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这一点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儒家思想必须要明确的。后世之所以对儒家有种种的误解、歪曲,甚至有很多极端反对儒家的做法,就是因为这些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皇权、私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双向的对等关系而变成了单向的义务要求,从而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和悖逆,甚至造成许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回归传统,就是要追根溯源,重新寻找儒家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对孝悌之道的思考同样如此。同时,我们还知道落实孝悌之道不仅仅是一家一姓之事,同样也是一乡一国之举,因为孝悌之行和尊长养老密不可分: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兄友弟恭图片《礼记·乡饮酒义》这句话是说老百姓如果懂得尊重长辈、奉养老人,那么就可以被称为孝悌之人。如果百姓有了孝悌之心,而且能够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尊长养老,这个时候就可以实现社会的教化。整个社会和谐安定了,国家就可以安定,就可以富强。君子的孝行,并不仅仅体现在日常家庭生活之中,同样体现在乡射礼、乡饮酒礼这些礼仪形式之中。通过这个推理,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由内而外的一个渐次推进。于是乎,孝悌之道便有了再度的延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孝道的延伸,“敬天下之为人兄者”是悌道的延伸。尤其是悌道,由家庭中弟弟对兄长的态度推扩成为为人处世、尊长敬贤的重要原则。参考资料《礼记·乡饮酒义》《论语·为政第二》《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