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从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到季康子,季氏家族五代专权,到了季康子,已经掌握鲁国二分之一的税收,二分之一的军队,从来不把鲁君看在眼里,所以上行下效,鲁国风气尔虞我诈,各自追逐自己的利益。
二、季康子问的是为政要领为政者领导老百姓,要让老百姓把政策当一回事,能够效忠国家,在风气不好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劝勉,这些都是为政的要领。
三、孔子精要地说明为政方法孔子教导季康子,上位者庄重,老百姓就会恭敬,庄重来自于说话算话、有为有守,能够要求自己;在家尽孝,以身作则来教百姓尽孝,并且把百姓当成家人般慈爱,百姓就会效忠国家;找到好的典范教导不愿为善之人,风气就会慢慢变化,使百姓互相劝勉,让社会秩序回归到正轨。
为政篇第二十章白话解释季康子,季桓子之子,是鲁国三家大夫中的季氏,是三家中掌权最重者。
季康子请教孔子,如何使人民对上位者恭敬忠诚、劝勉为善?孔子回答,国君以庄严的态度面临民众,百姓自然就对国君恭敬。国君以孝道教导人民,并能慈爱百姓,人民自然尽忠。国君能举用善人,又能教化不能之人,则人民自能互相规劝导正,此是谓不劝之劝。
此章季康子之问皆在使民,孔子三答皆在教季康子用道德修养去领导人民。
《论语讲要》原文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谥康。鲁卿三家,世袭专政,民心不服。康子乃问孔子,如何使民对上恭敬尽忠,以及劝勉为善。以劝的以字,古注作与字讲。孔子答曰,君以庄严面临民众,则能使民敬君。君以孝道教民,并能以慈待民,则能使民尽忠。君能举用善人,而又教化不能之人,则民自能相劝而善。
邢疏说,当时季氏专执国政,犹如国君。故孔子之答,皆以人君之事言之。
孝慈则忠句,各解纷纭。黄氏后案曰:「孝慈则忠」。诸家说甚费解,式三谓「孝」当作「(音教)」,谓引导之使人可仿效也。
黄氏所云,本句可通,但与全文不贯,且他本罕见,姑备一说。孝经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细审季康子之三问,皆在使民;而使者在君,从乃在民。君能庄临,而民自敬。教民以孝,民始孝亲;中则忠君,如子孝父矣。然君必以慈临之,如亲慈子,故曰:「孝慈则忠」;否则犬马路人,草芥寇雠矣。举彼善者,教他不善者,民自相观而善;是不劝之劝。此章三答,有直接,有双用,有旁通,言与文,婉转入微。(犬马草芥二句,引自孟子离娄篇:「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引文略为变更,以便解说而已。)
TeacherTangYulingwil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