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智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孔老夫子在《孝经》里教导我们:“孝道”是子女对父母的爱与敬,延伸到对领导的孝道,叫做“忠”;“弟”与“悌”通假,悌道是幼者对兄长的恭与敬,延伸到对尊长的敬,又称为“顺”。

为什么要把孝道、悌道放在第一位,因为“孝”是对父母的爱与敬,“悌”是对兄长的恭与敬,爱敬和恭敬是人类天性中本自具足的本善,也是一个家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我们来假设这两样东西如果出了问题,连锁反应就会出现,家庭一定出问题。家庭出了问题,会导致社会出问题。如果社会出了问题,国家一定出问题。国家出了问题,世界一定出问题。

孔老夫子在《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什么意思?践行孝道,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传承孝道文明,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孝的核心内容就是爱与敬。

诚信是信任的基础,没有诚信就没有信任可言。如果地球上就我一个人,这一条可以不用管。可事实不是这样,没有人可以一个人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人类是群居动物,人总要与别人打交道。

与人打交道,诚信和信任就非常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我们对人不讲诚信,别人也会同样对待我们;我们不信任别人,别人同样不会信任我们。当我们跟身边的人既没有诚信也没有信任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孤家寡人,不要说做人、做事,就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我们应该不陌生的一种现象,在很多老板的办公室墙上,我们会经常见到挂着“诚信赢天下”或者“厚德载物”的书法作品,相信大多数只会追求这幅字是谁书写的?书写者名气如何?这位名家还为谁谁书写过,现在市值多少?然后再来研究该书法作品字体、气势、运笔等等。

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什么是“诚信赢天下”?什么是“厚德载物”?至于这些挂类似书法作品的老板们有没有在做人、做事、社会责任上真正践行这些内容,就不得而知了!就要靠“老板们”的善心善行了!行善行孝才会积德,积德才会厚德,厚德才能载物,载物了才会有福报。

今天这个社会,不缺少“聪明人”,因为五欲六尘的蒙蔽,贪、嗔、慢、疑的习性遮盖了人类本自具足的仁、义、礼、智、信的天性,所以,今天拥有大智慧的人鲜少。

当我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我打开双手,世界就在我手中。只有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人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其实也是另一种美丽的收获。

古圣先贤在各类经典中告诉我们如何拥有智慧呢?

首先,学习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和科技,先让自己变得聪明。

其次,学习为什么要放下以及如何放下,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智慧。

知识有没有用?当然有用,生存离不开知识,生活常识也是知识。生活是不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不全是。

如果人只是为了活着或活得更好,那就是行尸走肉。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破迷开悟,生活只是手段,开悟才是目的。知识不仅仅是我们谋生的工具,也是开启我们智慧之门的钥匙。所以,学习必须用脑,待人只能用心。

诚信指的是学习还是待人呢?当然是待人。人类的迷惑颠倒,就在于把工具和手段当作目的,而真正目的呢?却是不知道!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被后天的染污,导致生存的状态越来越差。所以,圣贤教育就是教我们怎么从后天返图先天,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在老子《道德经》里还有一段关于“抱一”的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这个“一”到底是什么?易家文化说“一”是太极;儒家观点说“一”是中庸;道家文化说“一”是无为;佛家文化里说“一”是一真法界。其实讲的都是一回事!

《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现在普世的价值观都认为,人活着好吃好在就行了修什么身呢!

能征服人心的从来就不是小聪明,而是厚道,而厚道就是一种大智慧。能感动人心的也从来就不是语言,而是行动。能始终如一的永远不是伪装,而是真诚。信任才能拉近距离,真诚才能走进心里,不管世界怎么变,真诚永远最可贵,善良永远不过期。厚道征服了人心,行动感动了言语,真诚退却了伪装,信任接受了善良!让我们开启能量满满的每一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