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书中存句道兴所撰《搜神记》(亦称敦煌本《搜神记》),其成书大致在唐五代时期,写卷凡8个:散、伯、伯碎一、伯、斯、斯a、伯和斯。写卷的抄写年代大约在九世纪末十世纪初。其中,写卷斯a抄有句本《搜神记》第33“楚王”条故事片段,紧接其后还有杂写一处:“搜神记一卷太公家教一卷孝经一卷百鸟名一卷茶酒一卷。”两处文字属同一人抄写,笔法稚嫩拙劣,字体结构疏散,大小不一,笔墨不均,可知杂写中的“搜神记一卷”指句道兴《搜神记》。那么,句本《搜神记》到底和《太公家教》《孝经》《百鸟名》《茶酒》四种作品有何共同之处,才会被千年前的书写者一起提及呢?
为回答此问题,我们须先考察《太公家教》《孝经》《百鸟名》《茶酒》在敦煌地区流行的状况及其功用。《孝经》是古代学童必读的儒学经典;《太公家教》是唐宋之际民间通俗教育中的童蒙类读物;另外,经判断,《百鸟名》《茶酒论》亦属在敦煌地区流行的童蒙类读物。《孝经》在敦煌地区的流行程度,可以由敦煌遗书中的四十余卷写本印证。其中,斯有三界寺学士郎郎君曹元深的题记,伯《孝经》末甚至有学郎题记并赋诗一首,其“读诵须勤苦,成就如似虎”句体现了敦煌地区学郎向学的志向。这都说明《孝经》不仅在中原教育中受到重视,在敦煌地区也是学郎学习的重要内容。《太公家教》一书,学者郑阿财、朱凤玉在《开蒙养正:敦煌的学校教育》一书中做了详细考察。其实《太公家教》序跋已直接表明其撰写目的:“意欲教于童儿。”这说明《太公家教》为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流传颇广的童蒙教材。《百鸟名》在敦煌遗书中有三个写卷:伯、斯、斯。其中,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