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我国和日本在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一场“中日书法珍品展”。
面对这场展会,两国可以说都倾其所有。王羲之的《丧乱贴》,米芾的《苦荀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包括苏东坡的《李白仙诗卷》等众多书法至宝皆现身展会。
其中有一卷作品时隔四百年,终于首次重回祖国:贺知章唯一传世的草书真迹《孝经》。
大唐王朝当时有公认的“四绝”,分别是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画的凤,以及被称为“吴中四士”之一的贺知章的草书。
唐代书法界人才辈出,传世的真迹却极少,纸本真迹更是少之又少。摊开手叫得上号的也就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怀素的小草《千字文》。
敦煌石窟当中倒是封藏了许多唐代佛家典籍真迹,但是像这本草书《孝经》这样出自名家之手的也甚少,其中许多文物还被文物贩子贩卖到法国,至今也难回祖国一次。
草书《孝经》于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后至明治年间由日本近卫家进献给日本皇室,此后就一直被日本皇室收藏。
相对于那些封藏上千年如今依然远在欧洲的真迹来说,能在几百年之后重回祖国供大家观仰一次,贺知章的《孝经》算是幸运的,这也是我们的幸运。
根据如今书法拍卖市场的现状来看,宋代的书法真迹单论字卖,一字就价值五百余万。例如元代赵子昂所作的《般若波罗蜜多孝经》,数年前就曾拍出1.9亿元的天价。
唐代作为书法发展的巅峰,其传世真迹价格更是无法估量。这一卷纵26厘米,长.1厘米的草书《孝经》若是真的被放到拍卖场拍卖,被拍出上10亿恐怕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再珍贵的宝物,金钱都只是衡量其价值的一个单一的维度;真正的无价之宝,其无价在于它的艺术价值的无法估量。
唐代画家卢象有这样一首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
其实这首诗是专为夸赞贺知章所作,意思是贺知章犹如王献之再世。贺知章草书中的酣畅淋漓与洒脱不羁也的确深有“二王”的遗韵。
我们谈论唐代的书法作品,总爱提盛唐气度,庄严气象,但是贺知章的草书却是独特的一股清流,它是浪漫的。贺知章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唐代草书的浪漫风气。
草书《孝经》行笔十分迅疾,比如其中的“离”,“也”等字洒脱干练,富有力量感,一笔一划无不体现出贺知章对毛笔高超的掌控能力。
他的书法是洒脱不羁的,让人看来自觉神清气爽。他比之怀素,张旭的俯仰开合,张扬狂放更显更显风流倜傥,浪漫潇洒。
这一卷贺知章的草书《孝经》现如今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我们费尽心力,将其真迹进行了博物馆馆藏级别的超高清1:1复刻,以供大家学习临摹。您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贺知章草书《孝经》真迹高清复制品微喷毛笔字帖临摹手裱新品淘宝¥55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