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
想对妈妈说的话,你说了吗?
或许你羞于直接向她表达爱意,
但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明。
一束鲜花,一个拥抱,一句感恩……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习惯
在5月的第二个周日过母亲节
却少有人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有的甚至以为它是世界通行的母亲节
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过的母亲节是个正宗的“洋节”
母亲节由来
上个世纪,美国修女安娜.查维斯夫人发起向各界发起的呼吁“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于是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母亲节就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基督教礼拜天。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重视孝道的中国古代为什么不设一个母亲节呢?
在古代,是没有“母亲节”这一说的。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孝道”,古人非常敬重父母,《弟子规》中,就有对子女言行进行规范的句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古代还有一本专门宣扬孝道的书,即《孝经》。这本书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唐玄宗曾亲自为此书作注,历代帝王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后来各个朝代还有专门的画师为其配插图,所有人都非常重视这本书。
文徵明小楷《孝经》在整个社会都如此推崇“孝道”的风气下,人人心中都有礼法的准则,因此,对子女来说,每一天都要孝敬父母,每一天都是母亲节。
因此,在这样“以孝为大”的环境中,也出了很多有名的孝子,上到九五之尊的帝王,下到民间的黎明百姓,他们都以实际行动,真诚地孝顺母亲。
古代孝子知多少?
江革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幼时极聪明,但少年丧父,同母亲相依为命。
江革十分孝顺母亲,当时连年战乱,他就背着年迈的母亲四处逃难,途中遇到盗贼,也被他的孝心感动,不忍心劫他。
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在汉代,一个人如果“孝”是可以被推荐去当官的,这叫“举孝廉”)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其母薄姬,是刘邦的妃子,在宫中地位不高。
汉文帝非常孝顺母亲,有一次,其母重病,三年卧床不起,他“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为母亲熬汤药。
而且每次熬好药后,他还要亲自尝尝,等到汤药温度刚好才送到母亲床前,此举被收录进“二十四孝”,被后世之人颂扬至今。
诗人孟郊写诗示情▼
唐代诗人孟郊,属于大器晚成之士。他46岁才中进士,50岁当上了溧阳县尉,一生颠沛流离。
他留下的五百多首诗中,《游子吟》最为脍炙人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是孟郊在50岁时写的,抒发了一个年过半百的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在孟郊祠有副对联:“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遍天下平民心。”是啊,在所有人心中,人间最大的爱,便是母爱。
老莱子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之一。
他非常孝顺父母,对他们体贴入微。自己都70多岁了,还想尽一切办法逗双亲开心。
当父母担心儿子也老了,他们可能也会不久于人世时,老莱子便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上“装小孩子”,摔跤了也坐在地上学小孩子哭,引得二老大笑。
“戏彩娱亲”这个成语就是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从这些孝子的示例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孝顺父母不分年纪、不分时间,不分贵贱,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能曲承亲意,让母亲笑开颜。每一天都要孝敬父母,每一天都是母亲节。
#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