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的先见之明,好好孝敬老人,否则,

最近,网络上热播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位86岁的老人,劝他39岁的单身孙女别要孩子。老人的理由如下:一,孩子成长需要花很多钱,牵扯的精力很大;二,当你老了,孩子根本指望不上。孙女向爷爷发出灵魂拷问:“不要孩子,我老了,谁养我?”爷爷回答说:“国家养!”不孝有“三”上面这段对话不是在开玩笑吧?中国人,尤其中国老人多崇尚“多子多福”,岁数越大,越明显,怎么会有老人劝自己的儿孙不要孩子?简直匪夷所思!其实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多的儿女们不孝了,让老人们越来越心寒。笔者把“不孝”分为三种,“热不孝”、“冷不孝”和“新不孝”。所谓“热不孝”,就是直接动手虐待老人,如去年新闻报道的陕西男子马某“活埋亲娘”事件。“冷不孝”则是,由于老人年岁已大,不能再为家中分担责任,就被儿女们视为“累赘”,对老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实施冷暴力,造成老人极大的心理负担。第三种不孝,因为迫于生活压力,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谋生,造成很多“留守老人”,留守老人不但要照顾留守儿童,还要从事家中的各类劳作,压力大又身心疲累,更有甚者,部分外出儿女弃养留守老人。这是时代变迁造成的不孝,为“新不孝”。正是种种的“不孝”,使一位86岁的老人,严肃地劝诫孙女别要孩子。《孝经》告诉我们,孝是为人最大的德行孝,自古以来就被国家所重视。中国是“家国天下”的体系,“家”是“国”的组织基础,“孝”则是“忠”的思想基础。《孝经》中,孔子这样评价“孝”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认为,天地所生万物,最尊贵的是人。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是人最大的德行,也是为人的基础品性。现在,国家建立了“信用体系”,有人失信,会上失信人黑名单,一旦上了黑名单,会为乘坐火车、乘坐飞机、银行借贷等工作生活带来诸多障碍,有效遏止失信行为。笔者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设置“孝行记录体系”?有人不孝,上孝行有失黑名单,上了黑名单的人,会在求职、工作、社会交往等方面遇到阻力,以倡孝行。要做到哪些事才能被称作孝如何做才能称作孝?《孝经·纪孝行》如是说: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孔子认为,侍奉父母时,在日常居家、饮食生活、生病、去世和祭祀时做到对居养的父母恭敬、让老人生活愉快、忧心父母的病情、哀伤父母的离世和严肃守礼地祭祀祖先,做到这五点,就能称为孝了。做到这些难吗?不难!难在需要天长地久地去做,需要时刻尽心地去做,需要时刻把孝顺父母放在心上,不把孝顺父母看作责任。写在最后百善孝为先。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尽心竭力,含辛茹苦。我们长大了,挺拔了身体,他们变老了,弯下了腰身。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我们有了孩子,才能深刻体会父母的不易,把我们养育孩子的精心,放一些在父母的身上,相信天下无不孝之子女。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让天下再无“86岁老人劝儿孙别要孩子”事件,用我们的孝温养父母的心,为我们的下一代做出表率。我们都会老!#孝顺#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非常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