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人的一种品德,丢弃了孝道就等于道德

<孝道是人的一种品德,丢弃了孝道就等于道德丧失

正本王中华说传统文化

-07-:57   儒家的思想,并不反对人有一定的私心。事实上,除了开悟的圣人、真人和佛陀,谁没有私心呢?问题的关键在于,绝大部分人连自私都不会。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可以不与别人打交道,我们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但达不到自私的目的,反而会蒙受更大的损失。自私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呢!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我们:“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什么意思?面对利益,圣人们总是把自己放到最后,结果他最领先;面对危险,圣人们总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结果他得以生存。圣人们正是用无私的方法来达到自己自私的目的,所以,无我才是最大的自我,无私才是最大的自私。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当我们都只关心自己而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的时候,我们同样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因为我们在别人眼里也是别人啊!没有谁花的钱是直接从印钞机上拿下来的,事实上都是别人给的,生意也是朋友照顾的。如果我们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别人凭什么照顾我们生意,所以,自私的结果不是自利,而是自杀!

  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们才知道,人不是有多大的能力,就能干多大的事业,而是有多大的心胸格局,才能做多大的事业。胸怀天下的人才可以称为“大人”,胸怀一国一企可以称为“中人”,胸怀自己小家只能算是“小人”,而眼里除了自己连家人都不关心的那是“小小人”。所以,从“小小人”到“小人”,再到“中人”,最后到“大人”的过程,就是我们修身的过程。什么人可以称为“大人”,印度的佛陀、道家的真人、儒家的圣人,都是“大人”。

恭敬与关爱别人,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而非外在的表现。《孝经》里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讲的是同样的道理。工作中,我们只尊重本部门的尊长而不尊重其他部门的尊长,我们只关心本部门的同事而不关心其他部门的同事,尊重与关心他人就不是我们内在的品质,而只是别有用心的表现,怎么骗得了别人,又怎么能获得真实利益呢?所以,无论是在工作或生活中,一个只对你好对别人都不好,只对你恭敬对别人都不恭敬的人,绝对是个别有用心的骗子。

老子在《道德经》里教导我们:“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什么意思?善良的人,我们对他善良;不善的人,我们对他也善良,善良才能成为我们的品德。诚信的人,我们对他诚信;不诚信的人,我们对他也诚信,诚信才能成为我们的品德。

我们对父亲尽孝,对叔伯也能尽孝,孝才能成为我们的品德而不是交易,“事诸兄,如事兄”亦复如是。孔老夫子在《孝经·天子章》里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因为始终保持着对父母的爱,爱就成为了我们的品德,并爱一切人,要让我们去厌恶一个人,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厌恶;因为始终保持着对父母的恭敬,恭敬就成为了我们的品德,并敬一切人,要让我们去怠慢一个人,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去怠慢啊!在家里懂得恭敬顺从哥哥、姐姐的人,踏入社会对尊长自然也会恭敬和顺从,为什么呢?习惯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为正本传统文化集体智慧)

(编作者:王中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践行者,云南正本传统文化教师,正本养生太极道专职教练,博鳌儒商精英人物,昆明正义牌坊《正義》名称策划者)

作者:王中华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