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之美在于书写纹饰与行文格式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主要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随着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越来越大,文言文逐渐成为读书人的专用,尤其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之说。

文言文的特点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和八股与骈文等多种文体。古代汉语发展可分为公元3世纪前的上古期、公元4到12世纪的中古期和公元13到19世纪的近代期。通常古文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狭义的古文与骈文相对,即奇句单行、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唐代韩愈等曾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的古散文,因为它有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特点,其实,古文主要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古书上的笔书文字。文字为纹有修饰之意,言字为写有记载之意,文言就是修饰过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相对,最后的文字有文章文种作品之意,所以“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或有纹饰有格式的语言文章,而“白话文”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数千年来口语变化非常大,然而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且能让不同语言“笔谈”沟通。

对文言文的翻译有录、释、理、添、删、缩等手段,尤其是要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及古文化常识,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的〝信达雅”。古文中的《文心雕龙》和《龙文鞭影》是教后人如何行文下笔的,而《对联》和《格言联璧》更像是古文语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