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头死舅竟是误读关于剃头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s://www.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新年的余味还没有褪去,最近关于“正月不剃头”的话题又屡屡被小伙伴们讨论。你听说过“正月剃发死舅”吗?你的家乡有这种风俗吗?

说到古代“剃头”的话题,很多人可能首先想起的就是看过的影视作品,今天我们就以古装电视剧《大清风云》为例。

该剧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峨眉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由陈家林执导,姜文、张丰毅、许晴及李光洁领衔主演。在剧中,张丰毅扮演的摄政王多尔衮颁布剃发令,下令“谁敢抵抗剃发,九族同诛”的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摄政王的凶狠形象跃然眼前。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就从摄政王的“剃发令”说起。

为何会有“正月剃头,死舅”一说?

年,随着清军入关取得统治地位,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清贵族为了消弱以汉人为主的全国民众对满清政权的反抗,摧毁各民族的底线,于是颁布了“剃发令”。

据查阅资料显示,“剃发令”明确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并且还喊出了那句至今仍广为人知的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但是,这一政令的执行阻力重重。汉人多年来受传统观念及礼教影响,对异族入关统治一事本就极度气愤,“剃头令”的颁布更是加剧了普通民众与满清统治者的对立情绪,汉人誓死抵抗数年,坚决不剃头。

据民国二十四年版《掖县志》卷二《风俗》记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我们认为,汉人“正月不剃头”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坚守,是为“思旧”,即思念旧朝。但随着民族不断融合以及不同民族口音的相互影响等因素,“思旧”被谐音化为“死舅”,于是就有了如今多个地区流传的“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古代汉人男性“成年后不剃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孝经》所记载的文字。在古代极度重视礼教的大背景下,汉族男性对“头发”的重视程度可谓达到了顶峰。据传,汉族男性在成年后就不再剃发,而是将头发绾成发髻,并冠之。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解读为“古代男性不剃头”,有点言过其实了。和现代男性一样,古代男性也非常注重仪容,会经常修剪头发胡须等来保持仪态整洁,但汉代之前并没有专门从事“剃头”技艺的人,男性大多是在家自己简单修剪。

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但“理发”一词的正式面世,最早是在宋代文献中。随着宋朝理发业的不断发达,不仅有了更为细致的理发手艺人和精致的发髻,还出现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以及佩戴的“冠”——

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栉,理发器也。”由此可见,在古代不但有修剪头发的习俗,而且还给理发工具有专门的名字。爱美的古代人通过不同材质和样式的发冠,来作为美化仪表、彰显身份和品味的一个信号。

宋代白玉发冠明代包金五梁冠

查阅资料可知,宋代白玉发冠、明代木头冠、明代包金五梁冠等都曾受到同时代男性的喜爱,这些发冠也从侧面反映着我国古代男性对于头发的整理与修饰,见证这汉民族历史文化和审美的发展变迁。

这下你知道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是误读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