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素质教育,唐朝时期女性教育的标准你知

北京荨麻疹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穿越到过去的朝代,不少人的第一选择都会是唐朝,在那个以肥美的年代,作为唐朝的女性生活得十分幸福,她们不仅能够拥有较强的婚姻自主选择权,更多的也受到了广泛的教育,拥有着开放的眼界和见识。唐朝的女子注重素质教育,那你都知道她们的教育标准吗?

一、注重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01.女德教育——侍奉夫君和长辈

唐朝的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开始学习女德,看《女戒》,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她们在嫁人以后更好地侍奉夫君和长辈。女德仔细地说学起来并不容易,主要内容有四个,分别是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功。在《戒子拾遗》里有这样的记载:“女子七岁,教以《女仪》,读《孝经》、《论语》。”

看来唐朝的女性从小就是学霸,她们的女德教育也并不轻松,虽然看起来要学的东西很多,但实质上还是为男权社会服务的。那个年代,朝廷自上而下是表彰模范妇女的,在各种的书籍和典故中,也大力倡导模范妇德,营造出强大的舆论氛围,让全社会的女性养成坚贞不二、孝顺贤惠的品格。

02.饱读诗书,知书达理

自古以来,才女都倍受人们所推崇,古人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若是另一半有才且才华横溢,更是一件锦上添花的美事了。毕竟美人美人,美则美矣,若只是一个花瓶,日子久了还是会被厌弃。比起一个空有美貌的花瓶,男人们更愿意要一个贴心热情,能够一起交流的解语花。

当然,古代女子从小的教育并不是说是为了讨好男人,更多的还是提升自己内在的才华和内涵,提升自己的整体气质。那时候的女人,除了要学习四德之外,还要读《诗经》、《礼记》。正因为有这么多典籍的熏陶,唐朝女人的思想和觉悟并不比男孩子差,甚至很多时候还超越了男子,像当时有名的才女鱼玄机,她的风采和英姿,即便是俊逸的男子也赶不上。

我国古代的诗人很多,但要论起女诗人,数量最多的还是在唐朝。唐朝的女子大多都擅长吟诗作对,写的也是一手好字,特别是贵族的女子,更是从娃娃抓起,培养了一批批雅正端方的才女。可惜的是,历史对于优秀的女人向来吝啬,唐朝的女人,除了武则天、上官婉儿、鱼玄机这些家喻户晓的女性,其他的女性人物在史书中着墨都较少,就算出现,也只是以丈夫的名义出现。史料记载,宇文氏“工五言七言诗,词皆雅正”;郑氏“落纸成文,诸兄惭其笔砚”;陈郡谢氏“雅好诗书,岁善属文”。

唐朝是一个十分注重教育的国家,就算是普通人家的百姓,也会有读书的机会。也许是受到包容开放的风气影响,唐朝对于女子的教育也十分看重。平民人家的百姓子女也能够进入到学堂进行学习,当时人均的文化程度是很高的,不论男女。

不只是上层阶级,在民间也藏着不少作诗的高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邻居妇女看到隔壁的小夫妻十分恩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诗,诗里这样写道:“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遥看烟里面,大似雾中花’”,一个普通的平民妇女都能够吟诗作对,这种情形在其他朝代是很难看到的,也多亏了唐朝的素质教育,让女子从小就可以学习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让女子拥有更多的才学和技能。

03.忠勇报国,女子也能为国效忠

众所周知,大唐是一个以肥为美的国家,体型瘦弱并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丰腴健美才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理想型。在唐代,体育运动是一项重要的运动,人们崇尚体育锻炼,并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人们的体魄,培养人们的品格。在当时,马球蹴鞠这一类的运动十分受人欢迎,就连不少闺阁妇女都纷纷走出家门,在竞技场上散发光芒。

在唐朝统治者的眼里,妇女并不是只会绣花和做饭,也能够保家卫国,报效祖国。在军营中,还有不少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们身穿铠甲,拿起樱枪,和男子一样守卫家园。唐朝时的女英雄很多,不少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就连男子也比不上。当时李渊起义的时候,他的女儿平阳公主就是他的先行军,平阳公主为了响应父亲的号召,到处招兵买马,为李唐江山的建立奠定了汗马功劳;当时还有一位女英雄奚氏,号召城中的妇女一起打退了契丹的入侵。

04.体态优雅,艺术造诣高

唐朝的女子能歌善舞,艺术造诣极高。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大唐是一个高度融合的国家,与西域的往来十分密切,各种胡族舞蹈和音乐相继传入中土,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特色,这一点是其他朝代所比不了的;当权者也十分热衷于传播文化和艺术,唐玄宗李隆基就亲自创办梨园,专门培养歌姬和舞女。当时的梨园有百名子弟,为女子提高艺术修养,培养优雅的体态和身姿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一时期艺术的大繁荣也是有目共睹的,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出现在大唐。

05.缝纫技术出色,女红了得

古代的女子从小时候开始,就会有专门的女红课程,绣花绝对是她们必上的一门课。其实这也和当时女子的角色设定有关,毕竟大部分的女孩子还是要嫁人和侍奉公婆的,绣花可以培养人的耐心,是一门必修课。在各种历史典籍中,都有关于女红的记载,崔氏“七岁读女史,十一就妇功。”一个女孩子的绣花技能,关系到她未来能否找到如意的郎君。当然,绣花只是其中的一样,想要操持好家务,做好当家主母,记账、管家、做饭,一样技能都缺一不可。

二、唐朝女性“素质教育”的标准由来?

01.科举制推动,社会大环境学习氛围浓厚。

唐朝实行的是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机会,为了实现阶级的跨越,他们牟足了劲,拼命学习考试,渴望一展抱负。在科举制的推动下,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学习氛围是十分浓厚的,寒门子弟带来的思想碰撞也使得大唐思想开放、大胆,这一点也启发了唐朝的女人们。在唐朝,女子的地位并不低,一些贵族女子的地位甚至比男子还要高,她们身居高位,对自己的标准也会随之提高,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02.女人能干政,女子地位迅速提高

提到唐朝,武则天这三个字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的,作为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优秀女性,她的出现也激励了当时的女人,不少女子就将她当作榜样。在武则天没有当上皇帝之前,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参与到朝政当中了。

当时李治的身体并不好,很多决策和政令其实都是武媚娘这个皇后颁布的。一个女人能够在封建社会里干预朝政,左右皇权,无疑是一种信号,提示着女人们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武则天登基之后,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不仅能够进入朝堂做官,参政议政,更加能够披上铠甲,在战场上厮杀。

03.受到外邦和佛教影响,封建思想逐步弱化。

唐朝受到佛教的影响很严重,几乎是全国上下都有拜佛礼佛的习俗,佛教讲究的是众生皆平等的观念,恰巧为女性地位的提高奠定了理论基础。唐朝的儒家思想并不像汉朝时那样稳固,甚至可以说是浮于表面,更多时候,唐朝时期的儒学似乎更像是表面上的口号,喊得很响亮,做起来到并不是一回事。

除了佛教的影响之外,西域对唐朝的影响也很严重,胡风几乎席卷了全国,人们不仅热爱胡人的歌舞和文化,也学习到了他们的理念和思想。女性也开始在这些文化的碰撞中觉醒,努力地冲破封建思想的枷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结语

唐朝女子的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相对于前朝的单一教育,唐朝的教育理念无疑是创新和进步的。在唐朝,女人不再单一地学习女德和女红,也侧重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从小她们便能学习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和经典。唐朝的女子教育完全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悖论,它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广泛性,受益者更多,不单单是贵族阶级的女性,就连平民百姓的女子,也能够接受的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