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朱文公朱熹之十岁不让圣贤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人才辈出,以往小编了解的文人墨客,英雄人物基本都是课本上的东西,孰不知没有空穴来风的成就,每个名人之所以能被后人传颂必然与其背后的努力付出脱不了关系。今天小编又了解到一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此人便是朱熹。或许您和小编一样只知其名不知其何以名,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群八九岁的孩子正在沙滩上追逐嬉戏,可有位小男孩却独自在沙地上画着什么。原来他画的正是《周易》中的阴阳八卦图。这个不寻常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为宋代著名理学家的朱熹。

朱熹(~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婆源(今属江西省。朱家祖辈历代做官,世代尊信儒学,交亲朱松进士出身,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热衷理学,与理学家们过往密切。这对朱熹的成长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朱熹自幼聪颖好学,而且善于思考,读书时常常有超出一般孩子的收获。八岁时,读《孝经》便在书上题字:“不若是,非人也。”意即不这样做,就不成其为人了。

十岁左右,当读到《孟子》中“圣人与我同类者”一句时,不禁感慨万千,决意要做个圣人。他在想:既然圣人与我同类,圣人是人,我也是人,圣人能够成为圣人,我为什么就不行呢?我也应该可以成为圣人。孔圣人就曾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的。”圣人也并非天生,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我也要发愤努力,研读经书,通文达理,身体力行,按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真的成为圣人。

朱熹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喜欢追根求源地提问题和思考问题。大人们谈及天地无边的道理,他发生了兴趣,整日紧锁双眉,思索推理,差点弄出一场大病来。他在想,人们都说天地无边,但怎么可能呢?比如眼前这面墙,墙的后面总还有什么东西的。倘若天地有边的话,那这四边之外又是什么东西呢?

十四岁时,父亲病逝。临终前,父亲将家事托付给了福建崇安人刘子挥。朱熹更加刻苦学习,《朱熹年谱》中说他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等无不涉猎。

朱熹一生著述丰盛,涉及哲学、历史、文学、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其中,《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太极力图说解》等代表了他的哲学思想,使他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学说被视为理学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楚辞集注》等,也是朱熹的主要作品。他平时讲学的问答,后来被人编为《朱子语类》,而《朱子文集》是他死后由儿子朱在编辑。

故事结束,小编对朱熹这股好学劲,锲而不舍的精神那叫一个佩服,但凡我们都能有这般的毅力,现在也能为社会做一番贡献了吧。记得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