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追随力》作者:吴维库。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三篇超越追随力·最终目标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认为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是《孟子》。稻盛和夫总结自己成功的体会时说:“所有的成功之道,都抵不过八个字——敬天爱人,利他之心。”
水从高处流往低处,如果不伸手接水,则水是流淌不到自己手里的。伸手接水叫求。权力如水,权力从高处向低处分配,叫分权。如果下属缺少追随力,不认可上级,不愿意接受上级的领导,甚至忤逆上级,对上级阳奉阴违,上级肯定不会把权力分配给这样的人。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中庸》)
为政之道在于平,平则安。平,上下各得其所,上下各得其位,无过也无不及,就是中庸。获得领导者的信任,才能管理好下属。追随者假如不能获得领导者的信任,不能把领导者的恩惠广泛传递给员工,也不能把员工的实情传递给领导者,那么领导者就不重视他,员工就不服从于他,所以叫“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要把上级当成资源来对待,因为只有赢得上级的信任才能够得到资源的支持。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阴阳和而万物生,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上级在上为阳,下级在下为阴。如果上级严重压制了下级,则阴阳严重失衡,阳盛阴衰,就不能有效工作。如下级太强,严重挤压了上级,则阴盛阳衰,也不能有效地工作。
把上下级的关系建设成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彼此都出于公心、平等心、畏天爱民之心,自然升起相互尊重之心而同心同德,发展出阴阳平衡的上下级关系。
《论语》中记载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领导者把领导者做好,追随者把追随者做好,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了,就可以实现领导者与追随者同心同德。
同心就是都认可同样的道,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德就是在道的基础上产生的心态、语言、行为。同德就是都具有同样的德行,可以实现“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
追随者以追随者的心态把自己的事做好了,使领导者放心,则权力就会如同水一样流淌到自己手中。
二、职场新人更需要追随力
刚刚来到职场上的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追随力。因为此时的他只是一个新员工,是最基层的人员,需要追随他的顶头上司。这时候他的核心能力是听话出活。随着能力和追随力的提升,他就会被领导提拔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
但是,学校里的学生们学习和锻炼的都是领导力,如担任学生干部、组织社团活动、学习领导力开发等,目标都是担任领导者。结果,当走上职场以后,却发现职场首先需要追随力。不但没有当上领导者,还要接受别人的领导,而且领导的知识面还可能不如自己,这就会导致心理上出现巨大的反差。相当于学习的是如何做领导者,结果却做了追随者;原本学习的是如何砸钉子,却发现自己先要做个钉子,还要发扬钉子精神;原本学习的是如何抡锤子,结果却发现自己先要做一把锤子;起初学习的是如何成为下棋的高手,但却发现自己先要做个棋子。
这会导致个性张扬的职场新人心理出现巨大的落差,甚至产生跳槽的想法,结果到另外一个企业后还是要做个追随者。跳槽三次以后,五年几乎就过去了,那些与自己同时入职的、资质不如自己的人,因为脚踏实地积累核心能力,已升入了领导层,若自己再进行横向比较,就会更加郁闷。因此,职场新人要摆正心态,先发挥出追随力,做个追随者;有了位置再发挥领导力,做个领导者。
如何跳槽呢?不要因为讨厌现在的工作而跳槽,要因为有更喜欢的工作而跳槽,并且要在现有组织中获得能力提升后再跳槽。原因是各个企业其实都差不多,不仅其产品存在同质化,内部管理也基本上类似。许多企业都用两种文化来运行企业:绩效文化和家文化。
一个旅行的人问一个智者:“前面那个村子的人好不好?”智者回答:“你刚才路过的村子里的人好不好?”行者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智者回答:“如果你感到前一个村子的人好,那么这个村子的人也会好。如果你感到前一个村子的人不好,那么这个村子的人也不会好。”这实际上说的是因果定律,你对生活笑,生活也对你笑;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这也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释放出的是负能量,反馈回来的也是负能量。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组织,在同样环境下的人,基本上都具有同样的文化。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就要引入考核机制,因此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比较与竞争关系。单纯的竞争不利于组织发展,所以还要引入合作机制;为了成员之间合作的实现,又增加了对于合作的考核。因此,一个组织内的成员之间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如果一个人因为讨厌竞争而跳槽,则他在新的组织中感受到的也是竞争;如果因不能合作而跳槽,则他在新的组织中也感受不到合作。换句话说,适者生存。要想生存,就要适应环境。适应能力就是生命力,也是学习力。有生命力才有竞争力。在刀光火石的环境中,才可以锻炼出强大的生命力,打造出个人核心能力。有了核心能力以后再跳槽,就会走向更高的平台。
富士康公司的员工提问:“我觉得我的能力很强,在富士康没有得到重用,我尝试了跳槽。但是应聘了几个公司以后,都没有成功。而富士康又没有重视我的能力。咋办?”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如果你跳槽竞聘没有成功,说明你与竞聘同一岗位的人比没有竞争力,你的能力还不够强。也就是说,你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你还应在当前的岗位上打造核心能力。简言之,如果跳槽成功,说明你具有岗位核心能力;如果跳槽不成功,说明你缺少岗位核心能力。
三、中层领导者追随力比领导力重要
有些部门经理跟下属保持高度一致,却联合下属对抗上级的指令。特别是那些很有魅力的部门经理,在部门团队中深得人心,很容易把部门成员的拥戴当作筹码对上级说:“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值得肯定,说明他有责任心和能力,能把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做好;另一方面,也有“山头主义”的意味。甚至有人对顶头上司说:“你不要插手我的事情,也不要动我的人。”这更令上级感到棘手。部门经理搞“山头主义”是大忌,因为“山头主义”会妨碍组织的协调,迟早会被削平。李·亚科卡接管克莱斯勒公司的时候,发现公司中存在大量“山头主义”所造成的危机。于是,亚科卡换掉了各个部门的领导,把这些部门协调起来,最终稳定了局势。人有能力以后容易犯的错误是:以为上级不如自己,要上级听自己的,抵抗上级的指令,对抗上级的指示。所谓“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这必然引发上级的反感和警惕,甚至有可能激发上级采用政治手段保护自己位置的安全。
所以,当一个人说:“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时候,还应该自问一句:“我的地盘是谁给的?”无论是小的团队领导者,还是高官,都应该时时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使下属与自己保持一致的能力,叫领导力。使自己与上级保持一致的能力,叫追随力。追随力越大,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大。
中层领导者对上司具有追随力,则容易获得上司的信任,其领导力增强,所谓“获乎上则其民得而治矣”,其必然会被提拔到更高的岗位。换言之,中层领导者的领导力来源于追随力,因为有了追随力才进一步提升了岗位权力和个人竞争力。
京东公司的战略会议决定着京东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上,刘强东信心满满地宣布京东自己投入巨资建立物流配送体系,这意味着京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负债经营。一名高管马上站起来反对,他认为京东作为互联网公司,不能做物流这样的重资产,其观点也得到了不少参会者的认同。他讲完以后,会场上出现躁动!刘强东平静地说:“京东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是我的决定,我今天不是和大家商量,是通知大家,请大家依照执行。”随后,他对那名高管说:“这位先生,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的决策是错误的,而是请你把我的决策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如果有困难,你要想办法完成。”一星期后,京东再开会的时候,大家发现这名高管的位置已经换成了其他人。如今,京东成为唯一一个可以与阿里巴巴抗衡的企业,凭借的就是其优秀的物流配送体系。如果当时刘强东相信了那位高管的论述,也许京东已经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