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前~前),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孔子之后的一代儒家宗师,因此被后世称之为“亚圣”,同孔子合称为“孔孟”。然而,后世的人们为什么会给予孟子如此高的赞誉呢?
孟子是孔子之孙孔假的再传弟子,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守旧思想,推崇复古,反对变法,主张维护阶级等级秩序。不仅如此,孟子还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和“性善论”的民本思想观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孟子所处的时期是战国中期,正是各国之间争相任用法家人才富国强兵,四处征战吞并的争霸时代。各国都把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提高到重要地位。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得国家民富国强;楚国和魏国任用吴起,战胜了敌兵;齐国任用了孙武和田忌让国势变得越加强盛。而此时,孟子所主张推崇远古舜尧时代和夏商周三代的仁政德治来管理国家,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当然不会被各国君主所采用。孟子在各国之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依然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万般无奈之下,孟子在晚年的时候回到故乡邹国,开始教授学生,并著有《孟子》一书。
根据孟子在《孟子》一书中的记载,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继承孔子的思想,反对变法,维护阶级等级秩序。他还提出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甚至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他还建议君王把君位让给贤能之人。孟子还呼吁不误农时,减轻赋税和免去刑法。他还在哲学方面提出了“性善论”,认为每个人生来都是性善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发每个人的良知。孟子是继孔子“仁爱、礼治”之后,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一代儒家宗师,他和孔子的主张被尊称为“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那么,孟子又是在什么时候被人们群称为“亚圣”的呢?
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便是孔无之道,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尊崇孟子。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孔子在汉朝时期还没有被人们尊称为“圣”,那个时候周公才是儒学的领军人物,孔子只是周礼的传播者而已。唐朝初期,周公仍然被人们称为“先圣”,孔子只是被称为“先师”。在唐朝建立太学举行祭祀先儒的仪式的时候,孔子仍然是侧座的位置,至于孟子,在这个时候是连陪座祭祀的资格都没有的,更别说尊号了。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就下令将周公庙迁出太学府,并把孔子升为“先圣”,孔子大弟子颜回荣升为“先师”。唐玄宗继位的时候,把颜回尊为“先圣”,孔子大弟子颜回荣升为“先师”。唐玄宗继位的时候,把颜回首称为“亚圣”,到“安史之乱”之后,礼部侍郎杨绾曾上书唐代宗要求把《孟子》、《论语》、《孝经》共同列为当时科举考试的书籍。数十年之后,根据韩愈著《原道》中的记载,中国“道统”自尧舜开始,经过夏商周三代,孔子传授给孟子,孟子死后就没有继续传授下去。由于韩愈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名人效应,人们才开始对《孟子》加以重视。晚唐时期,孟子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直到宋朝的时候,人们尊崇孟子的思潮也是愈演愈烈。
明世宗时期的张璁就提出了让孟子代替颜回的位置,承袭“亚圣”的尊号。清朝建立以后,开始大力弘扬孔孟之道。乾隆九年,孟子被封为“亚圣”,颜回封“复圣”,曾参为“宗圣”,子思为“述圣”,至此,孟子的社会地位被确定,孔孟思想与孔孟排名也相互统一。